猪蓝耳病的防控技术
发布时间:2016-12-07 来源:东方传奇扑克Legend Poker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是以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各种年龄的猪特别是仔猪呼吸道疾病为特征,现在已经成为规模化猪场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疫病之一。由于本病可以造成免疫抑制,因此本病也成为诱发猪高热病的重要原发性疾病。
病原特点
造成蓝耳病的病原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PRRSV),对巨噬细胞具有专嗜性,在亚中和抗体水平下在细胞上的增殖能力反而增强。PRRSV具有两个型:美洲型和欧洲型。这两个型之间具有较大的抗原差异。目前我国分离出的基本上都属于美洲型。美洲型毒株具有较大的变异性。PRRSV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精液等传播。一旦感染将在猪体内存在很长时间。PRRSV可以通过胎盘屏障使怀孕后期母猪出现繁殖障碍。PRRSV可以在巨噬细胞内复制并引起其凋亡,从而造成免疫抑制。
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
依据PRRSV的活跃情况及宿主的抵抗能力,可以将蓝耳病发病分为3种类型。
急性型(不稳定活跃型)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发热,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妊娠后期出现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部分新生仔猪呼吸困难、运动失调,产后一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公猪感染后发病率低,表现一般临床症状,但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带毒。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至40℃以上,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增重缓慢,下降50%~70%,死亡率升高(10%~25%)。生长育肥猪仅表现轻微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在没有继发感染时除淋巴结轻度或中度水肿外,肉眼变化不明显,呼吸道病理变化为温和到严重的间质性肺炎。有时有卡他性肺炎,若有继发感染则可出现相应病理变化,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和脑膜炎。
慢性型(稳定活跃型)
这是目前规模化猪场蓝耳病存在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猪群生产性能下降,母猪群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其他细菌病和病毒病。
亚临诊型(稳定不活跃型)
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猪群持续性感染,猪群PRRSV抗体阳性率在10%~90%。
类症鉴别
慢性蓝耳病与圆环病毒病都可以造成保育猪出现免疫抑制,进而在仔猪50日龄~60日龄时出现比较顽固的呼吸道疾病。慢性蓝耳病引起的呼吸道病通常不会引起渐进性消瘦,而圆环病毒病引起的呼吸道病则伴有较为明显的渐进性消瘦。
防治
对于蓝耳病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
加强消毒,使用澳碘,稀释100-300倍对养殖场内进行消毒,可有效杀灭蓝耳病等病原。
定期保健,每吨饲料添加20%替乐1kg+10%盐酸多西环素1kg+蓝环青1kg,连用7天,每月1次。
此外,如果已发生蓝耳病案例,每吨饲料添加替乐200(20%替米考星水溶性颗粒)1kg,配合10%康农(10%氟苯尼考粉)1kg每吨饲料,脉冲式给药,连用10天后,停2周,再连用10天,可防止猪蓝耳病毒病继发细菌感染,有效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