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养虾体色发蓝 该怎么破?
发布时间:2016-11-15 来源:水产前沿
随着对虾工厂化养殖的兴起,虾体发蓝的问题逐渐开始受到重视。据了解,虾体发蓝是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由于大众消费习惯的原因,认为深颜色的虾是野生的,而发蓝的虾则被认为是人工养殖的,这种虾要比体色深的虾便宜至少2元/斤,因此养殖户和虾中介都避而不及。也有养殖户别出心裁,借此蓝虾打出“水晶虾”的品牌,以期卖个好价钱,但总的来说,养殖户还是喜欢养出接近于外塘养殖体色的对虾。
这种情况在国外同样也有,比如菲律宾的某些收购商更偏爱颜色深的虾子,因为这种虾子在市场上更受青睐,但养殖户也反映,用室内水泥池养殖出来的虾子颜色偏淡,尽管将水泥池漆成了灰色的,水质也非常浓,但养出的虾子还是很难达到收购商的标准。
什么是虾青素
南美白对虾体内很重要的一种物质就是虾青素(英文:Astaxanthin,又称变胞藻黄素或虾红素),类胡萝卜素的一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较强的一种抗氧化剂。虾体内以酯化虾青素为主,酯化的虾青素是储存在体内的更加稳定未被氧化过的虾青素,在虾、蟹、鲑鱼、藻类等海洋生物中均可找到。
当煮沸或遇酸时,甲壳蓝蛋白等蛋白变性,释放出虾青素,而虾青素的耐热性极强,在228℃—240℃时才能被破坏,其他色素细胞则因高温加热而被破坏,最终使得虾煮熟后变成红色,虾红素从而显示出其本身的红色来,煮熟后虾的颜色越红也说明虾青素的含量越高。
体色发蓝的原因
南美白对虾体表的色素不足现象,是室内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所面临的问题,原因是其体内的类胡萝卜素,特别是虾青素不足所导致【参考文献:The Effect of Dietary Astaxanthin on Pigmentation of White-leg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2013,余俊欣;黄美莹;刘文御)】。
在自然状态下,虾青素与甲壳蓝蛋白相结合形成二聚体,同时结合两个交叉的虾红素分子,两个交叉的虾红素分子由于相互作用改变单个分子所吸收光的波长,从而改变复合体的呈色。再加上其他蛋白的影响,因此结合的甲壳蓝蛋白——虾红素复合体可以显现出青、蓝、绿等多种颜色。
据介绍,虾体发蓝主要原因有可能是虾青素的合成出了问题,这种情况在暗棚中容易出现,具体原因国内还没有准确说法,可能引起合成障碍的因素也没有人研究。
如何解决体色发蓝的问题
1.投喂含虾青素的饲料
有实验表明,在室内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在饲料中虾青素的添加量仅需40 mg/100 g,且连续投喂4周后,即可达成增色的效果,其体色与室外养成的虾并无差异,经微波炉加热后,对照组白虾的体色苍白,试验组者则较为红润。【参考文献:The Effect of Dietary Astaxanthin on Pigmentation of White-leg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2013,余俊欣;黄美莹;刘文御】。
据观察,一般是无藻类,菌群少的池子容易出现发蓝的情况。外塘养殖也有这类问题,一般都按弧菌病处理的。现在部分养殖户选择添加虾青素的饲料投喂,有一定的效果,但这种饲料比一般的饲料贵,因此养殖户也会选择投喂卤虫、红虫等活饵来改变体色。
2.将池子刷成深颜色
国外水产养殖杂志上有过关于黑色背景对斑节对虾虾青素影响的报道。虾的色素细胞会随着光线的强弱而扩张或收缩,就像人的眼睛一样,人的瞳孔也会随着光线的强弱放大或缩小。当色素细胞向四周分散扩张时,细胞的面积也跟着扩大,所吸收和反射的光线也相对增多,于是它们的颜色就变得鲜艳起来;当色素细胞向内收缩时,细胞内的色素逐渐集中起来,有时甚至会缩成很小的斑点,细胞的面积变小了,它所吸收和反射的光线也会变少,于是它们的身体颜色就显得暗淡起来。
根据这一原理,有国外的养殖户建议将池子刷成黑色或覆上黑膜,一个深色的养殖环境(包括池子颜色、土质颜色等)会刺激对虾的色素细胞在外壳上扩展,但是在室内环境下养出接近自然体色的虾可能性不大,因为体色还受到藻类等饵料的影响,用这个方法可能会养出比浅色池子环境下颜色稍深的虾。所以他们也建议,室内环境下最好补充桡足类、卤虫等饵料以加深体色,对虾煮熟的时候也会呈现更深的红色。同时也建议,在收获的时候将虾子置于高盐度的冰水中,也能有效地保持对虾的体色。
但虾体的保护色能根据环境做出相应的改变,但是如果是身体机能障碍引起,改变池子颜色也未必管用。
虾青素主要获取途径
1.人工合成
人工合成的虾青素是游离的,游离的虾青素很难与蛋白结合,因此只能呈现红色,不能呈现白、蓝、黑等颜色,同时更加容易被代谢排除。有的养殖户不建议长期使用人工合成的虾青素投喂,因为时间长了化学的东西可能会增加虾的肝脏的负担,实际上,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已禁止化学合成的虾青素进入保健食品市场,仅用于动物染色。
2.雨生红球藻提取
雨生红球藻中主要是酯化的虾青素,酯化的虾青素是最接近自然的虾青素,在动物体内的稳定性、与蛋白结合的程度和代谢速度都较为优异,生物利用度高,风险小,养殖户如果有需要建议添加此类虾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