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还未完全退去,河蟹养殖户如何决战最后一“蜕”?
发布时间:2016-08-26 来源:中国水产养殖网
“怎么办,池里翻了塘,死了好多毛蟹!马上就是第五道蜕壳了,我这些毛蟹还救得回吗?”
19日,一汉川四叉河河蟹养殖户紧急求助。
汉川是湖北省重要河蟹养殖区,当地养殖户把河蟹称作毛蟹。据介绍,他家有60亩水塘,今年共投入扣蟹5万多只。第一年养毛蟹就遇上了大水,水灾导致河蟹池里部分水草坏死,用了不少药才抢救回来。眼看到了8月中下旬,还有半个多月河蟹就能上市了,近期的持续高温又让熊超慌了神。
听人说养螃蟹一定要防蓝藻,他在16日的酷暑中就开始下药,结果接下来的几天里,熊超发现塘里陆续出现死蟹。
“几天下来死了五六百只。”他心疼地说,死的都是二两左右已进入最后蜕壳的母蟹,按去年的价格来算,至少损失一万元以上。
进入处暑,温度虽略有所降,但闷热高温天气仍然持续,河蟹也进入最后一蜕的关键时期。在今年大水后持续高温的大环境下,如何保证河蟹最后一壳顺利蜕完,并且控制住损失,把好养殖最后一关?
据了解,养殖密度大、投喂太多、水草腐烂,以及杀灭蓝藻后续没有处理好,这些都是近些天一些蟹塘死蟹甚至翻塘的原因。
受水灾影响的塘口,今年蓝藻滋生较严重,草烂后导致蓝藻爆发,高温期处理蓝藻风险较大。蓝藻大量繁殖的塘口不建议杀,尤其是蜕壳期,更是不能动,缺氧和藻毒素会直接引发河蟹伤亡,可以等温度降下来后再处理,平时晚上注意溶氧,同时做好增氧工作。
河蟹在蜕壳过程中对溶氧的要求比平时要高(5mg/L以上),越到后期池塘水质恶化越严重,尤其是没草的塘口,水草大量衰败及蓝藻老化死亡,导致水中有机物不断蓄积,耗氧因子增加,同时经常喂冰鱼的塘口后期往往易出现油膜,进一步减少氧气融入,要及时打开增氧机,促进水体对流,缓解氧债压力。
同样在大灾与高温面前,养殖老手们却不慌不忙。一养殖户表示,河蟹最后一壳翻倍率较大,直接决定了上市规格。
“今年太热了,蟹子不好好吃食,”他介绍,此时最好是鲜鱼加高蛋白饲料混合投喂,如果是冰鱼则不能变质。后期要多在水体中补充钙、镁、磷、铁等微量元素,另加维生素C和硬壳宝等,促进河蟹第5次蜕壳的顺利完成。
活性饵料充足和溶氧丰富了,再加上营养元素跟上了,蟹蜕壳就能撑得开,个体规格长得大,重量能增加3成左右。
持续闷热高温天气,养殖户如何保障河蟹最后一壳
进入处暑,温度虽略有所降,但闷热高温天气仍然持续,河蟹也进入最后一壳的关键时期。河蟹的最后一壳(一般第五壳,少数还有一壳)直接决定了上市的规格、品质,特别在发大水、持续高温的大环境背景下,今年水体情况较往年都复杂,很多塘口水草衰败较早、蓝藻问题突出,螃蟹蜕壳造成了很大压力,尤其最后一壳,许多受水灾影响的池塘水草已所剩无几(伊乐藻大量上浮、腐烂),而水草在螃蟹蜕壳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河蟹最后一壳顺利蜕完,并且控制住损伤,把好养殖最后一关。
如何提高最后一壳成功率?
1.防止缺氧。
河蟹在蜕壳过程中对溶氧的要求比平时要高(5mg/l以上),越到后期池塘水质恶化越严重,尤其是没草的塘口,水草大量衰败及蓝藻老化死亡,导致水中有机物不断蓄积,耗氧因子增加,同时经常喂冰鱼的塘口后期往往易出现油膜,进一步加剧了溶氧压力。近期天气变化快,使得早晚温差较大,溶氧溢出,“氧债”过多导致晚上池塘缺氧,螃蟹大量上岸.闷热天气水体流动性差,使得上层溶氧饱和溢出而下层水溶氧严重不足,因此要及时打开增氧机,促进水体对流,缓解氧债压力。
2.营养要跟上。
河蟹最后一壳翻倍率较大,直接决定了上市规格。然而在高温季节河蟹吃食往往不太好,为避高温部分螃蟹伏于池底不上来吃食,仅靠池底有机碎屑、螺蛳等为食,时间一长导致营养不良,体质骤降,这也是最近出现突然性伤亡的一大原因。机体营养储备不够直接导致蜕壳无力,即使勉强蜕壳也会在短时间内伤亡(软壳蟹),营养不足导致蜕壳后死亡的螃蟹肝脏颜色较淡(发白、发灰或淡黄色),四肢肉少、腹水较多,注意区分。
3.保持水草覆盖面
河蟹蜕壳需要有隐蔽的蜕壳场所,特别是中后期,高温导致伊乐藻为主的塘口水草衰败严重,存塘量低,水草过少一方面不利于水质的净化、导致有机物污染物过多,耗氧因子增加,另一方面使得河蟹缺少遮挡物,影响活动和蜕壳,同时会导致中下层水温较高,严重影响河蟹摄食和蜕壳。
4.控杂菌、防病害
河蟹最后一壳往往是池塘环境较差的时候,水草腐烂、蓝藻死亡、底质发热、发酸等因素导致有害菌大量滋生(特别是池底),河蟹在蜕壳期体质是最虚弱的时候,病菌趁虚而入,导致病害爆发(烂鳃、水瘪子、水肿等)。河蟹病害的防控还是要坚持“内外结合”的原则,养殖后期水环境复杂,除了日常通过内服来强化体质,外环境(水质)的处理也要跟上,尤其是后期蓝藻较多及水草腐烂的塘口,藻毒素、缺氧、杂菌是导致最后一壳伤亡的三大诱因,因此要从里到外全方位防控,并不是简单地拌点内服药就行了。
5.蓝藻、纤毛虫慎处理
今年蓝藻滋生较严重,特别是受水灾影响的塘口,草烂后导致蓝藻爆发,高温期处理蓝藻风险较大。蓝藻大量繁殖的塘口不建议杀,尤其是蜕壳期,更是不能动,缺氧和藻毒素会直接引发河蟹伤亡,可以等温度降下来后再处理,平时晚上注意溶氧。但蓝藻不杀并不代表就不用解毒,蓝藻也是一种藻类,也会自然老化、死亡,特别是天气突变的时候,出现倒藻,此时就会耗氧产生毒素,因此蓝藻较多的塘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当看到下风口有一层蓝绿色悬浮物时,及时泼洒药物解毒,同时做好增氧工作。
随着温度的稍降,很多池塘开始出现纤毛虫,粘附于螃蟹身体上,时间一长导致水中其他脏物也一同粘附在上面,螃蟹看上去很脏。如果是临近蜕壳期,建议不要使用刺激性药物去杀,只要螃蟹体质好能正常蜕壳,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