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情期受胎率的四点养殖心得
发布时间:2016-08-26 来源:荷斯坦网
奶牛发情期受胎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决定因素:一是母牛自身的繁殖性能;二是发情鉴定的准确率;二是配种员的输精技术;三是与配公牛的繁殖性能。
关于如何提高情期受胎率,我将分享一下自己的养牛心得,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
奶牛自身的繁殖性能是影响奶牛受胎率的首要因素,提高奶牛自身的繁殖性能的措施主要包括:
1.完善日粮营养配方
奶牛的不孕在很大程度上与营养有关,因此必须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营养不足,显著的表现是瘦弱,也表现在性周期不正常、性机能减弱、胚胎发育受阻甚至流产等。营养过度或运动不足造成母牛过过度肥胖,影响卵泡的发育,并阻碍胚胎进入子宫,影响妊娠子宫的扩张机能,引起难产和产后酮病的发生。因此,在母牛的饲养上,保持其中、上等体况,是维持其良好繁殖性能的重要措施。为此,在制作奶牛日粮配方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能氮平衡、氨基酸平衡、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平衡,充分满足奶牛对能量、蛋白、维生素、矿物质等的需求,避免不足或过多。饲喂霉变的饲料也会对奶牛繁殖性能起负面影响,因此,饲料的保管一定要到位。对于产后奶牛要密切关注奶牛的体况变化,在配种时体况要保持在3.0左右。我们一般按照美国NRC2001的标准使用CPM软件进行日粮配方制作,使用全混合日粮,200天以内的泌乳牛全部统一全混合日粮(TMR),避免日粮的频繁改变而造成的应激。
2.减少繁殖障碍性疾病
繁殖障碍性疾病是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又一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子宫颈部炎症、阴道炎、卵巢囊肿、持久黄体、卵巢静止等,这主要与三方面有关:一是营养、二是接产操作、三是产后保健,为减少繁殖疾病,必须做好以上三方面工作。
要重视奶牛的产后保健工作,奶牛分娩后全部灌服新产牛产后营养汤(主要成分是能量、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新产后出产房前每天监测体温变化,密切关注胎衣滞留的奶牛,发现问题奶牛及时治疗,这样新产牛产后体质恢复较快,疾病少,产量上升幅度也比较快。
3.提高奶牛舒适度
奶牛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光照、温度的季节性变化,都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通过生殖内分泌系统,引起生殖生理的反应,对繁殖性能产生影响。母牛在炎热的夏季,配种受胎率降低。饲养管理好的牧场牛舍内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为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必须考虑到奶牛所涉及到的任何环节:饲养密度(90%为宜)、地面防滑、饮水空间、饲槽表面光滑度、卧床大小、牛床垫料、挤奶厅的大小、降温保暖措施等。
二、发情鉴定的准确率
传统的栓系式牧场的发情鉴定方式主要是目视观察,这也是比较实用且准确的一种方法,但工作量比较大,费时费力。现代化的大型牧场,主要是散栏饲养,除目视观察还可借助于发情记号笔。另外,借助为奶牛佩戴的计步器,可获取奶牛运动量和产奶量的数据,一般发情的奶牛运动量大幅增加,产奶量会降低,借助此数据可提高发情鉴定的准确率。为提高发情鉴定的准确率及减少漏配率,必须对发情鉴定出的牛及未鉴定出(漏鉴定)的牛做好记录,为下次发情的成功鉴定做好前期准备。
现很多大型牧场都使用同期发情的技术,这是一种人为控制奶牛在某一时段发情的技术,它不需要人为目视观察奶牛的发情,只要定时注射激素、定时输精就可以了,同期发情可弥补漏配牛造成的时间损失,使之缩短发情周期,又可提高人工授精效率及情期受胎率。
三、提高配种员的输精技术
一个受胎率高的牧场,配种员的输精技术绝对是一流的。
有人说配种很简单,就是将公牛精液在适当的时候送到适当的位置。的确,适时配种是提高受胎率的关键,不管同期发情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多好,奶牛的发情表现有多明显,发情鉴定有多准确,如果不能做到恰当的时间进行配种,等于前功尽弃。一个合格的配种员不难将精液输入到理想的位置。
此外,对于取冻精及解冻方式、输精器械的卫生、输精时的消毒措施等也很有讲究。一般取冻精的速度要快,用多少取多少,不可一次解冻很多,也不可取很多出来,过段时间再放进去;解冻时的温度和时间一定要把握好;输精器械用完必须清洗干净,并消毒后备用;输精时必须对阴户、手套进行严格消毒,避免由于操作不规范引起感染,降低受胎率。
四、选择优良种公牛的冻精
世界上有很多大型冻精公司,销售不同类型的冻精,价格也不一,一分价钱一分货,必须选择繁殖性能好的种公牛精液。冻精的保存要求很严格,液氮罐里的液氮要经常加,保证冻精在液面以下,对于入场的冻精需要定期做精子活力检查,这样才能对所保存的精子活力做到心中有数。
繁殖工作是牧场日常工作的重点,提高受胎率是繁育工作者的重点,影响奶牛受胎率的因素确实比较多,我们只有将各个主要环节全部抓到位,才能保证有好的受胎率,才能使牧场规模得到扩大,生产水平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