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中后期缺氧死亡?很可能是水草出了问题
发布时间:2016-08-23 来源:中国水产养殖网
经常有养殖朋友提到:养殖河蟹前期水好草好,但进入7月、8月就几天时间草就不好了,水也差了,还有很多缺氧,甚至死蟹。
今年以来,由于气候异常,华东地区有过2个阶段的明显高温,持续时间都比较长。高温天气对河蟹养殖影响非常大,主要是因为高温导致蟹塘水草活力急剧下降,出现萎缩、腐烂加重耗氧。
前期低温阶段,水草活力好,白天光合作用能力强,产氧高,夜里水草活力好,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不超过白天的产氧量。所以前期不会出现缺氧现象,并且水好草好。
蟹塘普遍种植伊乐藻,该草耐低温不耐高温,30度以上的气温便开始停止生长,而今年7月中下旬持续了近半个月的35度以上高温。进入8月份,目前又持续了近一个星期的34度左右高温。这些气候条件导致泗洪地区出现大范围水草漂浮、腐烂现象。水草腐烂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缺氧,腐烂的水草白天已近乎停止光合作用产氧,而夜间会因为水草腐烂而大量耗氧。近期观察数个塘口发现很多水草短短2-3天可以腐烂得无影无踪!
所以养殖中后期池塘缺氧主因是水草产氧少而耗氧多。当然还有其他原因:
1.高温加速池底有机质发酵形成底热耗氧。
2.高温水浅导致气体溶解度降低,总溶解氧量小。
3.今年也发现少见现象,进入8月中旬很多池塘还能发现很多枝角类以及其他水生昆虫。这些虫类丰度比较大的话也在加重缺氧现象。
4.很多池塘后期管理不善,改底工作做的少或选用不针对的底改产品都无法有效控制池塘底层富营养化,加之水草腐烂后转变成的过剩营养均会造成水浓、水绿、藻类过多等现象,藻类过多白天产氧,夜里耗氧很多,遇到阴雨闷热天气,产氧量不足以维持其消耗,易形成大缺氧!
问题分析那么多,终究抓住几个核心:池塘溶氧存在一个平衡,白天产氧>夜晚耗氧是良性的,反之则有问题。那么我们能做的两个方面:多增加产氧,和减少耗氧。
增加溶氧的方法有:
1. 多开增氧设备,没有微孔增氧考虑多装叶轮式增氧机或可以用浮泵加装喷头做喷水式增氧。勤打循环水或打井水。
2. 水草疏行距,成片的水草要拉出明显的通道,方便水流通过。
3. 水草出现腐烂的池塘,立即保草。
4. 于高温闷热或连续缺氧天气,需要连续使用增氧型底改药物。
减少耗氧的方法:
1.水草已严重腐烂的池塘需要及时捞出腐烂水草。
2.加深水位至坂田至少70cm,减少底热耗氧。
3.枝角类等蜉蝣生物多的池塘需要用灯光诱捕控制数量。
中后期池塘管理重点是溶氧!频繁出现缺氧现象必然会影响螃蟹的蜕壳及翻倍率。在所有增氧方式中,机械设备带来的增氧作用最为直接明显,建议养殖朋友分清处理方式的主次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