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犊牛的成活率的关键
发布时间:2016-08-08 来源:荷斯坦网
犊牛对于一个牧场来说,是牧场的希望,对于牧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犊牛饲养的好坏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一般的牧场常通过犊牛的成活率,犊牛断奶的日增重来考核饲养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以下是关于如何提高犊牛的成活率的建议:
首先,一个牧场有再好的饲喂程序,再好的规章制度也需要人来贯彻实施,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责任心、执行力、及对这个事业的热爱程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犊牛成活率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细节决定成败。
其次,现在大部分人对初乳的重要性都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何能保证每个新生犊牛都能得到足够的初乳,是提高犊牛成活率的关键,首要的有足够的初乳,对于一个常年产犊的牧场来说,要储备一些二胎次以上的质量好的初乳,来应对那些产前漏乳的,产前乳房炎的,初乳质量差的奶牛产的犊牛的初乳的供应。
对于头胎牛可以把初乳质量好的牛的头次初乳挤净,对于多余的进行冷冻保存。再者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新生犊牛获得最大量的初乳,为以后的发育提供坚强的保护力,要在犊牛出生半小时内将4 L初乳用灌奶器灌服,12小时后再喂或灌2L初乳,6小时后喂混合初乳,通过我们的验证出生重在35kg以上的新生犊牛灌服4L是没有问题的,有的犊牛会有一过性的腹泻,经过几顿后就没事了。有的牧场也有实行出生半小时以内喂2L,以后间隔6小时再喂2次各2L,这种喂法也是在24小时内喂了6L。但就小肠吸收母源抗体的水平来说前一种方案要好一些,但前一种方案新生犊牛用奶瓶大部分是喂不进去4L的,只有灌服,这方面需要一些专业的人员和专门的设备,需要人力物力,但和提高几个百分点的犊牛成活率来说是值得的。
第三,就是保证初乳的质量,现在有许多专业的设备可以对初乳进行检测,不合格的坚决不喂,糊弄一时,带来的是大额的药费和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有高死淘率。
犊牛的饲喂主要注意几个细节,首先是定时、定量、定温,对于大型牧场来说,大部分都是集中产犊,每个月都有一定数量的犊牛出生,这样不同日龄的犊牛都会有,所以饲喂要有先后顺序,保证每天某一时间段喂某批牛,培养出犊牛的定时采食的习惯,避免消化机能的紊乱。定量是每个犊牛在某时间段内每次饲喂的量是一定的,不可或多或少,或是敷衍了事。定温是喂犊牛的奶温要保持在39-40℃,头三天可以用奶瓶,以后要教牛犊用奶盆喂,要让其最快学会自由采食。其次是牛舍环境的消毒,每天要对牛犊及笼底和饲喂道进行严格的消毒,杜绝非生产及外来人员进入犊牛舍。对出生后三天的犊牛添加犊牛颗粒料,诱导其采食,促进瘤胃早期发育。不同牧场有不同的饲喂程序和考核制度,但其关键点是围绕犊牛的成活率的,如何能把制度贯彻下去是值得我们考虑的,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能动性才能获得最大效益。
犊牛疾病的预防方面主要是控制犊牛的肠炎、肺炎、脐带炎,现在很多牧场用有抗奶,乳房炎的奶喂犊牛,看似节省了很多饲养成本,但由于有抗奶而引起的犊牛腹泻,抗药性的产生带来的犊牛医疗成本的增加,犊牛死亡率的上升,这样做得不偿失,所以主张用好奶喂犊牛,其次就是控制奶温,避免奶温忽冷忽热,还有就是在饲喂之前对乳进行巴氏消毒,如果前期初乳保质保量的完成犊牛肠炎的发病率不会很高。肺炎的预防主要是解决舍内的保温与通风换气的关系,减少引起肺炎的客观因素,冬季既要保证牛舍的温度在10℃以上,又要进行通风换气,降低舍内的湿度,减少有害气体对呼吸道的刺激。脐带炎的预防主要是在犊牛出生断脐带后用5%-10%碘酊消毒,以后每天对脐带处消毒一次,直到脐带自然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