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饲养管理经验浅谈
发布时间:2016-08-03 来源:荷斯坦网
现代化、规模化的高产奶牛养殖场,我们当然首先要做好防疫工作、繁殖工作、饲养管理等等。但是,牛场的健康与效益养殖,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犊牛的培育工作。犊牛是高产牛群的接班梯队,犊牛是牛场的未来。所以犊牛饲养管理是养殖场成败的关键基础工作。现在就如何进行犊牛的健康养殖和大家一起做技术与经验交流。
一、扎实的防疫工作是犊牛培育的前提
控制传染病,每年要检疫布病、结核,检疫BVDV、IBR等传染病。
二 种公牛选择及成母牛的营养是犊牛培育的基础
1. 种公牛选择应考虑血缘近亲,近亲繁殖会出现畸形、怪胎等问题影响犊牛健康。
2. 避免选择难产系数高的种公牛,尤其头胎牛的选配更应该考虑难产系数低的种公牛。胎儿大,对大母牛及犊牛都会造成伤害。
3. 母体奶牛的整个饲养管理过程都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与犊牛的成活率。整个孕期都要注重饲养管理,合理营养搭配,使胎儿健康成长。若怀孕期,一些微量元素、维生素的缺乏,会导致犊牛出生后的健康问题,甚至出现死胎、弱胎等。一定要注意饲草料的霉变现象。
三、围产期管理和接产是犊牛培育的第一关
1. 奶牛整个饲养过程一定要分群饲养,围产前期至关重要,产前21天进入围产前期饲养,转移到围产圈,最好在转群前后肌肉注射维生素E亚硒酸钠针,产前一周再注射一次维生素ADE混合剂。
2. 临产牛一定要设置“产床”——专门产牛的区域。产床垫上干净的垫草,消毒要彻底。准确接产“时间点”、规范接产技术和充分的消毒,至关重要。一些本来该活着的犊牛,往往被“接”成“死”胎,损失严重。一定要细致观察产犊过程,尽可能自然分娩,必要时人为干预。接产过程,要严格消毒,注意加润滑油,防止母牛产道损伤。
3. 接产人员及时清除新生犊牛口鼻中的粘液及异物,并尽快转运至新生犊牛饲养区,避免大牛与小牛互相接触。接下来按部就班的完成犊牛脐带消毒、称重、打耳牌、产犊记录填写、初乳饲喂等工作。
四、及时合格的初乳饲喂是犊牛培育的核心
产后一定及时饲喂合格初乳,必要时灌服。实际生产中大都需要灌服,才能保证犊牛吃到足够的合格初乳。
1. 初乳的定义
初乳是母牛产犊后第一次分泌的牛乳。怀孕母牛血液中的抗体不能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所以犊牛出生时对疾病没有任何抵抗力,只能在出生后数小时内通过摄入初乳,才能获得对疾病的免疫力。此外初乳中还含有营养物质、抗微生物因子、生长因子以及母源性细胞。初乳是犊牛获得免疫保护的唯一来源,其干物质、矿物质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是是常乳的二倍、三倍和五倍。在犊牛出生后尽早饲喂足量的初乳,能降低死亡率,减少腹泻、肺炎等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日增重,增加产奶量并且使产犊月龄提前。
2.饲喂量及饲喂时间
足够的初乳大体是体重的10%,即40公斤初生重的犊牛应灌服4公斤初乳。
饲喂初乳的时间越早越有利犊牛被动免疫的建立,反之饲喂初乳的时间越延后,犊牛得不到免疫保护的可能性就越大。即使在出生后立即饲喂初乳,也仅有25%~30%的抗体能够进入血液循环;而出生6小时以后饲喂,肠壁所能够吸收的免疫球蛋白不超过15%。因此犊牛在出生后半小时内饲喂至少4公斤优质初乳。并且在6~12小时后补喂2公斤初乳。
3.初乳的储存和巴杀
在犊牛出生后的前几周里,细菌是引起犊牛发病的主要原因。初乳的污染主要来源于采集过程。如卫生条件差,设备清洗不彻底,甚至来自母牛或犊牛本身。为确保提供给犊牛清洁和安全的初乳,须对初乳进行巴氏消毒。巴氏消毒方法不当会破坏初乳的质量,温度太低无法杀死有害细菌;温度太高或时间过长会破坏IgG,并且初乳会凝结成块,对设备的维护和清洁卫生造成困难。另外初乳的加热速度是否一致和整个过程中加热是否均匀可能影响巴氏消毒的效率和精确性。
收集好的初乳,先测定其质量。测定合格的罐装至初乳袋内。将罐装好的初乳放入巴氏杀菌机内进行巴氏杀菌,温度60℃保持60分钟。程序完成后取出初乳并放入冷水中快速降温,然后取出擦干并做好标记和记录,最后放进初乳库(冰箱)内储存备用。
新生犊牛出生后第一时间将冷冻的初乳从乳库中取出,放入巴杀机中快速解冻,解冻温度设置为40℃,时间设置为20分钟。待程序完成后饲喂或灌服新生犊牛。
4.监测血清初乳抗体水平
为了检测犊牛初乳饲喂后免疫转移是否成功,避免因初乳摄入不足而引起的各种犊牛疾病,使用折光仪监测牛场免疫水平是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如果犊牛吃到足够的优质初乳,血清总蛋白值会达到每100毫升5.5克或更大,当总蛋白在5.0~5.5之间,犊牛容易得病。总血清蛋白水平低于5.0,这时犊牛的健康处于高风险中。在犊牛出生后30~36小时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检测。记录血清免疫球蛋白测量值。及时查找犊牛血清免疫球蛋白测量值低于55mg/ml的原因。
将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55mg/ml,作为免疫合格的标准。如果检测值低于此标准,说明饲喂初乳出现了问题,直接查找原因。并加强对这些犊牛的照顾。
五、犊牛岛的饲养管理及分群流转
巴氏杀菌的合格初乳是犊牛健康的第一步。待转入“犊牛岛”的哺乳期,饲喂犊牛的所有牛奶也必须经过巴氏杀菌处理。使用巴杀的牛奶,可大大减少犊牛拉稀等病症。哺乳期60天,连续三天犊牛头日可以吃到1公斤以上颗粒饲料就可以断奶。为了减少犊牛应激,防止掉“奶膘”,可以在断奶后多延长7~10天,一次再给1公斤牛奶,实际效果非常好。哺乳期间,尤其是前45天,应该让犊牛多吃奶!犊牛生长很快。
牧场的犊牛十周饲喂程序如下:
日龄 | 1-7周 | 8-14周 |
15-21;22-28;29-35;36-42 第三、四、五、六周 |
43-48;50-56 第七、八周 |
57-6;64-70 第九、十周 |
|
牛乳 | 3次×5-2kg | 3次×2kg | 3次×3~4kg |
3次×2kg |
3次×1kg |
|
饲喂 | 奶壶 | 自饮 | ||||
住宿 | 单栏 | 群居 | ||||
饮水 | 出生第3日开始自由饮水(2周以内最好喂温水) | |||||
饲料 | 出生第3日开始添加颗粒料,第29日(即第五周)开始添加燕麦草 |
此外,哺乳期内要重视犊牛饮水量与水质卫生,重视牛舍卫生。冬季注意保暖(室温最好不低于20℃)和通风,提高犊牛舒适度。冬天可以给犊牛舍配备暖气。木垫板上加干垫草。夏季,犊牛岛内改成垫沙子。
断奶后至4月龄内,喂颗粒料1.7公斤,压片玉米0.2公斤,豆粕0.1公斤,糖菜颗粒0.1公斤,优质燕麦草0.8~1公斤,优质苜蓿1公斤左右,加水(水分占36%~38%,干物质62%~64%)混合饲喂,用TMR投放。4月龄以上至6月龄,饲喂高产牛的TMR日粮,能吃多少就投放多少,不限制量。7月龄进入育成牛饲养阶段。
六、犊牛免疫程序及其他
出生后,及时去副乳头,2~3周左右烫角,产后4周牛可以注射口蹄疫疫苗和IBR、BVD、牛副流感等五联苗。5~6月龄的小母牛可以注射长效布病疫苗1毫升,配种前30~40天(11月龄左右)强化注射一次,只注射犊牛时候量的1/10(注射超量可导致头胎牛流产)。在整个饲养过程中使用犊牛称重器、体尺等工具,跟踪检测犊牛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