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养殖,大虾耗底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6-07-29 来源:中国水产门户网
耗底情况
1. “耗底”多出现在放养密度较高的高位池塘或密度相对较低但没有池底排污管道的泥底池塘,多发生在养殖中后期。
2. 死虾多为体格较弱的虾群,个别吃得过饱的大虾也会出现死亡;
3. 死虾并无明显症状,但会伴有软壳、脱壳不遂、少量的鳃部问题及游泳足发黄等异常变化。
4. 水体多为老绿水或酱油水,打增氧机水体浑浊。
水产渔业局解读耗底原因
养殖中后期大虾出现耗底与早期偷死综合症(EMS)是不同的,主要还是夜间池塘水体环境变化引起。我们知道:白天有阳光天,藻类通过光合作用源源不断地产生氧气,池底溶解氧充足,PH值较高,有益微生物占种群优势,微生物对有机污物及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的氧化分解作用正常,有害物质的浓度较低;但到了晚间,藻类光合作用减少或停止,藻类的呼吸作用、对虾及各种浮游生物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掉大量的氧气,池塘溶解氧下降,出现氧债,PH值下降,有机污物及有害物质的正常氧化分解受阻,浓度升高,弧菌、真菌、夜光菌等有害病菌浓度也升高起来了,这就会导致对虾在夜间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出现烦燥不安,跳塘、游塘等现象,大多的虾会从底部上游到距池底10-15公分的水体,无法沉下去,因而在不断的游动中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和维生素,结果,在能量耗尽时沉到底部而死,这就是大虾产生死底症的真正原因。至于体格健状,吃得过饱的大虾为何也出现耗底的情况?这个问题不难理解,PH和溶解氧对吃得饱的大虾来说是最要命的两个理化指标,如下午喂完最后一餐饲料后,溶解氧下降,PH随之下降,对虾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机能就受阻,导致对虾肌体细胞代谢酶活力下降,对虾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窒息而死。
所以,应对大虾耗底,应采取以下的正确处置和防控措施:
第一步,外用泼洒:
① 如已现耗底的情况:下午6-8点期间先抛撒池底有害菌消杀剂+中草药类底改,以有效消杀池底的绿弧菌、链球菌、真菌类致病菌,同时能达到清凉解毒、让对虾安神定惊的作用。晚上10点用具有微量长效增氧的解毒增氧底改+果酸解毒剂泼洒,连泼三晚即可有效控制。
② 如为防控耗底:按以上方案每5-7天泼洒一次即可。
第二步,白天拌料内服:
用诱食酵母多糖,每公斤饲料拌3-5克,每天中午喂一餐,以有效提高免疫力和抗应激力,协同缓解耗底症状。
第三步,调水:
酵素菌+净水菌+碳源浸泡一晚后第二天与高纯腐植酸钠配合泼洒,以有效降粘去浊,增强水体的通透性,调节菌藻相,每三天泼洒一次,连泼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