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呼吸道疾病的防控要点
发布时间:2016-07-29 来源:荷斯坦网
一、牛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人、畜、禽结核病发生的一种病原体。从分类学而言,引起人结核的为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牛结核的为牛分枝结核杆菌,引起禽结核的为禽分枝结核杆菌。
牛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牛结核可以传染包括人在内的50多种动物发生结核病。
【临床症状】
牛结核通常呈慢性经过,一般在经产牛表现临床症状。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病程延长,临床症状明显。通常包括肺结核、乳房结核、淋巴结核、肠结核、生殖器结核、脑结核、浆膜结核及全身性结核。
肺结核最常见,是牛结核的主要形式。患牛通常表现为虚弱、食欲减退、消瘦、咳嗽,尤其当运动、吸入冷空气或吸入含尘埃的空气时易发生干咳,可伴随腹泻。严重者呼吸困难、张嘴呼吸、消瘦、产奶量停止。
【防控】
1.每年二次全群检疫。
2.淘汰阳性牛,隔离饲养阳性牛。
3.建立无结核病的犊牛群。要严格隔离犊牛,饲喂结核阴性母牛的初乳和常乳,(要保证初乳的消毒和常乳的巴氏消毒合格);20日龄首次检疫,阳性犊牛淘汰;阴性的犊牛到3月龄再次检疫,结核阴性犊牛转为阴性牛群,阳性的犊牛淘汰。
二、奶牛支原体肺炎
【病原与流行特点】
牛支原体是一种无细胞壁的微小微生物。支原体病是奶牛的一种常发生的传染病。各种年龄段的奶牛都可感染,犊牛可感染引发肺炎、关节炎,泌乳牛可感染引发肺炎、关节炎、乳腺炎。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通过飞沫。
脐带传播:脐带被污染。
消化道传播:没有消毒的初乳和消毒不好的巴氏奶;污染的奶桶、水桶及饲喂用具。
【流行特点】
1.牛舍空气不流通是支原体肺炎高发的原因,一般从30日龄发生,高发期在断奶前后。
2.长途运输、疲劳应激,特别是肉牛。
3.转群应激,断奶应激:犊牛岛转到后备牛舍后高发。
4.分娩应激,新产牛产后出现呼吸道病,出现关节疾病。
【症状】
1.肺炎型
(1)初期体温升高至40℃以上,中、后期体温略高或正常。
(2)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
(3)气喘、咳嗽、没有鼻液。当伴发肺炎链球菌和巴氏杆菌感染后可有脓性鼻涕。
(4)病程稍长时患牛明显消瘦,被毛粗乱无光。
(5)病死率可达50 %~100%。
(6)常常与肺炎链球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加重病情。
2.支原体关节炎
发病日龄:8~15日龄。
发病关节:前肢或后肢一个或数个关节的肿胀,疼痛明显。
关节病特点:呈坚实样肿胀,关节屈伸困难,关节严重变形,运步时呈三脚跳跃前进。
其他症状:吃奶减少或不吃奶,精神沉郁。
伴有支原体肺炎牛,严重的经5~7天死亡,病死率可达50%以上。没有死亡的犊牛,由于关节严重变形,也失去留养价值。
【病理剖检变化】
1.肺炎型
鼻腔与气管内有黏性分泌物。肺脏病变三种类型:(1)肺脏肿大,有大面积的红色肉样实变区;(2)肺脏实变,表面有大小不等的陈旧性出血斑,肺的切面也是陈旧性出血。(3) 肺脏实变肺的表面有少量点状化脓性坏死灶(继发巴斯杆菌感染)。
2.关节炎病理变化
关节外形肿胀、轮廓明显改变;关节囊内无积液,不化脓;关节软骨、韧带变性、坏死,有黄色干酪样性坏死物。
【支原体肺炎病的防控与治疗】
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控制本病的基本原则。支原体缺细胞壁,对β-酰胺类抗生素不敏感,对磺胺药物也不敏感。 青霉素类、头孢类、磺胺类都不能用。
药敏试验证实牛支原体敏感药物包括四环素类(四环素、多西环素等)、喹诺酮类(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大环内酯类(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红霉素等)、克林美素。
【支原体肺炎的预防】
1.保持犊牛舍空气流通(安装通风系统);2.犊牛岛饲养;3.初乳与常乳的严格消毒;4.减少各种应激。
三、犊牛肺炎链球菌病
【病原】
肺炎链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菌体呈瓜子状成对排列,也有短链状,菌体短,有荚膜,无芽孢和鞭毛。在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临床特征】
体温升高;呼吸快速,张口、伸舌;咳嗽;流鼻(流鼻涕与感染的病原不同而不同);精神差、消瘦、被毛粗乱、生长缓慢,常变为慢性;死亡。
【病理变化】
在肺小叶发生化脓性肺炎;化脓灶呈弥漫性、黄豆大小;切开化脓灶,流出白色粘稠浓汁;在肺部出现肺大泡。
【预防与治疗】
1.保持牛舍通风、干燥。
2.早发现、隔离治疗。
3.头孢类抗生素敏感。
4.治疗1~2个疗程,不能一见好转就停药。
5.转入慢性肺炎,很难治愈。
四、巴氏杆菌病肺炎
【病原】
革兰氏阴性菌,在血平板生长良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瑞氏染色类似双球菌。
【临床症状的分型】
1.猝死型巴斯杆菌病
青年牛、泌乳牛、干奶牛、犊牛都可发生,大多是没有看到临床症状就已经死了,常常早晨巡栏时发现,或下午巡栏时发现,奶牛已在卧床或粪道内死了。
病理变化:鼻孔与口腔流出,肺出血。
实验室诊断:血平板生长良好;麦康凯培养基不生长;血平板菌落露珠样、湿润、光滑;瑞氏、姬姆萨染色为二极染色小的短杆菌。
2.慢性化脓性巴氏杆菌病
犊牛和泌乳牛都可发生,一般为慢性感染。表现呼吸道症状。咳嗽、呼吸次数增多,有鼻涕,肺部有干、湿性啰音。
病理变化:在肺的膈叶发生化脓性病灶,在肺小叶上也化脓病灶,化脓灶大,切开流出脓液。
3.急性败血性巴氏杆菌病
发病诱因:冷、热应激。
每年7~9月,12月-2月发生地方性流行。
呼吸道症状,呼吸急促,伸颈、张口、伸舌呼吸,口角流出白色泡沫,发出喘鸣音,体温升高40℃以上,心跳100次/min以上。一般1~6小时死亡,死亡率高达100%。
4.皮下气肿型巴氏杆菌病
奶牛的颈部、背腰部皮下出现大面积气肿,按压局部皮下有气体,气肿局部无热无痛。 体温41~42 ℃,采食量降低或不吃,反刍停止,从发病到死亡时间不等,快的2~24h死亡。大部分发病牛呈慢性感染状态。
五、背腰部气肿
【预防】
(1)积极做好热应激防控工作,由于发病牛的症状与热应激常常混肴,而且发病与热应激有关,必须采取降温综合措施。
(2)加强巡栏,发现异常呼吸快的、体温在41℃以上的牛①立即用水桶接水向牛头部、胸部泼水降温,同时隔离治疗 ;②水内加入维生素C,预混料中增加小苏打饲喂量。
(3)疫苗: 巴氏杆菌疫苗。
(4)青年牛、干奶牛预防性投药。
(5)全场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