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猪病防控的十大制胜法宝(下)
发布时间:2016-02-19 来源:猪场动力网
1 科学喂养
春季可对育肥猪及种猪采取定时定量饲喂全价饲料的常规饲养方式。
春季管理的重点是仔猪的饲养,仔猪体小,缺乏先天免疫力,体温调节机能和消化功能尚不健全,在气温变化大的春季,饲养管理稍有不慎,便会引起疫病发生和流行。
在改善饲养环境的前提下,应加强哺乳猪的饲养管理,保持母猪乳房的清洁,以使仔猪顺利度过新生关、补料关和断奶关。在母猪怀孕后期注射疫苗可使仔猪获得抗体。应科学配制全价饲料,保证日粮营养均衡,增强仔猪体质,使其顺利度过春季。
春季青绿饲料缺乏,应尽量在日粮中添加一些胡萝卜类的多汁饲料,以促进猪的食欲,同时应注意补充维生素。
2 做好检疫工作
春季是生猪出栏、流通频繁的时期,做好检疫工作对控制疫病、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有重要 意义。
一要严格执行产地检疫,规范产地检疫工作,做好生猪免疫档案和免疫标识的查验,把好临床检查关,严格按照畜禽产地检疫规范标准执行检疫,及时做好动物及其产品的离地检疫,确保离地生猪及其产品的安全。二要强化屠宰检疫,屠宰场点污染严重,加之春季气温回升,为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殖提供了条件,因此做好屠宰检疫至关重要。对进屠场的动物要严格查验耳标和产地检疫证明,做到凭标凭证进场,不允许无检疫证明和免疫耳标的生猪进入屠宰环节。对待宰生猪要加强实验室检验,杜绝疫病传播。三要严把运输检疫关,春季生猪引种频繁,引进种猪要慎重,要严格检疫,规定检疫疫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必须呈阴性。公路动物检疫站应切实履行好职责,实行24h值班制,做好查证验物工作,对疑似动物及其染疫产品按规定及时上报处理,做好车辆消毒工作,建立登记制度,确保运输检疫率达100%。四要做好监督检查,动物卫生监督人员要巡回检查生猪饲养场、肉类加工场、屠宰场点、肉品市场、生猪交易市场、猪产品仓储库等场所,对违章违规行为要按规定查处。五要定期进行检测,重点检测猪瘟等一、二类传染病,阳性病猪坚决扑杀。
3 加强预防,重视保健
根据猪只不同生长阶段的疫病发生特点与规律,通过在饲料或饮水添加细胞因子产品、抗病毒中药、高效抗菌药物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预防性给药或使用饲料添加剂应选用生物饲料、低聚糖、酶制剂、酸制剂、干扰素、转移肽、抗菌肽、白细胞介素和中草药制剂等。
选用保健药物的原则:药物无毒副作用,不产生药物残留,病菌不产生耐药性,药物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抗应激及提高免疫力的功能。
4 综合措施
春季猪病多发,此期猪病多为混合感染,且发病后不易治愈。春季常见猪病有猪瘟、猪流感、猪肺疫、仔猪副伤寒和大肠杆菌病等。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观察猪的精神、食欲、运动、呼吸及粪便状况,发现异常,立即诊治。
对呼吸道综合征的控制,要从消除病源、改善猪场环境、加强饲养管理等方面入手。对胃肠道疾病多采用补液、止泻,防止脱水和酸中毒等方法进行对症处理,也可采用药用炭等收敛止泻。
确诊猪患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根据疫情和流行范围采取封锁、隔离、消毒等紧急措施。疑似病例可进行细菌学检查及血清学诊断,确诊后采取防控措施。发生传染性强、危害大的传染病时,要扑杀病猪,消灭传染源。普通传染病,有治疗价值的,可在严密隔离的条件下进行治疗。有药物治疗的猪病,如细菌性疾病,可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进行治疗。
5 病死猪及其产品的处置
若猪只出现异常死亡,要在畜牧兽医行政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按照《动物防疫法》和“五不一处理”规定(即不准宰杀,不准出售,不准转运,不准食用,不准随意丢弃病死猪,病死猪一律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病死猪及粪便、垫料等污染物进行焚烧、深埋的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