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学一病】猪瘟
发布时间:2015-11-25 来源:猪场动力网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
【病原】
1885年首先在美国发现,以后传播到世界各大洲。中国大部分省都有发生。1903年美国兽医学家德希尼兹和多赛特鉴定本病的病原是披盖病毒科的瘟病毒属(Pestivirus)中的猪瘟病毒。
【流行病学】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由于接触污染的媒介物而发病。消化道、鼻腔粘膜和破裂的皮肤均是感染途径。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夏多雨季节为多。
【临床症状】
一般为5—7天,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温和型四种类型。
1、最急性型
最急性型:病猪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一般出现在初发病地区和流行初期。
2、急性型
急性型:病猪精神差,发热,体温在40—42℃之间,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有的发生呕吐。结膜发炎,流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住,不能张开,鼻流脓性鼻液。初期便秘,干硬的粪球表面附有大量白色的肠粘液,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粘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退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公猪包皮发炎,阴鞘积尿,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小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磨牙、后退、转圈、强直、侧卧及游泳状,甚至昏迷等。
3、慢性型
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行走不稳。有些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蓝紫色或坏死、脱落,病程可长达一个月以上,最后衰弱死亡,死亡率极高。
4、温和型
温和型:又称非典型,主要发生较多的是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左右,皮肤无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猪十分瘦弱,致死率较高,也有耐过的,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病理变化】
1、急性型
全身皮肤、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多汁、充血、出血、外表呈现紫黑色,切面如大理石状,肾脏色淡,皮质有针尖至小米状的出血点,脾脏有梗寒,以边缘多见,呈色黑小紫块,喉头粘膜及扁桃体出血。膀胱粘膜有散在的出血点。胃、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大肠的回盲瓣处形成纽扣状溃疡。
2、慢性型
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全身性出血变化不明显,由于钙磷代谢的扰乱,断奶病猪可见肋骨末端和软骨组织变界处,因骨化障碍而形成的黄色骨化线。
【实验室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诊。实验室诊断手段多采用免疫萤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血清中和试验、琼脂凝胶沉淀试验等,比较灵敏迅速,且特异性高。中国现推广应用免疫萤光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防治措施】
A、免疫接种。
B、开展免疫监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等方法开展免疫抗体监测。
C、及时淘汰隐性感染带毒种猪。
D、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
E、做好猪场、猪舍的隔离、卫生、消毒和杀虫工作,减少猪瘟病毒的侵入。
【疫情处理】
A、立即报告,及时诊断。
B、划定疫点。
C、封锁疫点、疫区。
D、处理病猪,做出无害化处理。
E、紧急预防接种。疫区里的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地区的生猪即接种猪瘟免弱毒疫苗。
F、消毒,认真消毒被污染的场地、圈舍、用具等,粪便堆积发酵、无害化处理猪瘟(hog cholera,HC或SWliqe fever,SF)
【治疗进展】
在欧洲称为古典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HCV或cSF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是该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于1 833年首次发现于美国俄亥俄州,百余年来其流行遍及全球。国际兽疫局将其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动物防疫法》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中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在防治猪瘟中曾起到决定性作用,但近几年来出现免疫效果不理想.应用组织培养弱毒苗也发生免疫失败,究其原因比较多。由于猪瘟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历来是各国研究的热点。
【最新措施】
1、隔离病猪,立即进行实验室诊断,找出原发病原与继发病原(因当前发病多见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以便采取对症措施。
封锁发病猪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与病猪接触的同舍猪,未表现临床症状者,可立即添加药物进行预防,等疫情基本稳定后,再补注1次疫苗。未与病猪接触的非发病猪舍先立即:疫苗(细胞苗),仔猪每头12ml,中猪每头16ml,大猪每头20ml;注射大量加入猪用转移因子一同使用效果更好。注苗后5d,仍应;药物进行7d的保健,以防疫病反复。
2、病猪的治疗:临床治疗用药要着眼于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采用细胞因子疗法(应用重组细胞因子作为药物用于疾病治疗的一种方法)与抗病毒疗法、抗细菌疗法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治疗,方可收到良好的疗效.
3、防治
抗猪瘟高免血清,小猪每头每次40~60ml,中猪80~120ml,大猪120~160ml,加免疫球蛋白(每50kg体重Iml,重症加量),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2d;黄芪多糖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0. 2ml),加干扰素(每40kg体重Iml,重症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4d;同时配合肌注头孢噻呋钠注射液等,每千克体重5mg,每日1次,连用4d。
病猪饮水可用电解多维,加葡萄糖,加板蓝根,加抗菌肽,饮用7d。
病死猪及粪便和污染杂物一律无害化处理,环境彻底消毒,可用消毒药澳碘。严禁倒卖病猪及食用死亡猪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