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腺胃肌胃病变诊断禽病
发布时间:2015-09-16 来源:养禽与禽病防治
一、腺胃
⑴球状肿大:表现为腺胃肿胀得较肌胃还大,如其乳头并不肿胀,则见于饲料中纤维素缺乏,也有报道认为喂给大量劣质鱼粉时也会发生;如腺胃乳头肿大,见于传染性腺胃炎。
⑵腺胃乳头或黏膜出血:见于新城疫、禽流感,喹乙醇中毒、急性禽霍乱;也可见于传染性贫血等。
⑶腺胃黏膜溃疡、坏死:见于鸭流感。
⑷腺胃乳头水肿、出血:见于马立克氏病、旋形华首腺虫病。腺胃乳头水肿,还可见于维生素E缺乏症、禽脑脊髓炎。
⑸腺胃膨大、胃壁增厚、切面呈煮肉样:见于内脏型马立克氏病、胃肠型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⑹腺胃上的寄生虫:见于散养家禽旋形华首腺虫病、钩状唇口线虫病。
⑺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形成出血带或出血点:见于传染性法氏囊病;也可见于禽流感、禽螺旋体病。
二、肌胃
⑴肌胃穿孔:多因肌胃内存在的铁钉或其它异物在肌胃收缩时,穿透肌胃壁所致,这种病常伴有腹膜炎。
⑵肌胃糜烂、角质膜变黑脱落:多见于饲喂变质鱼粉、蚕蛹、霉变饲料或胆汁返流引起胆酸或氧化胆酸的作用所致。也可见于硫酸铜中毒。
⑶肌胃角质膜易脱落、角质层下有出血斑点或溃疡:见于新城疫、住白细胞虫病;也可见于禽流感、李氏杆菌病及某些中毒病。
⑷肌胃肌肉变性并有白色结节:多见于白痢。
⑸肌胃肌肉的肿瘤样变:见于内脏型马立克氏病。
⑹肌胃内的寄生虫:见于木节状束首线虫;偶见于蛔虫。
⑺肌胃内空虚、角质膜呈绿色:见于家禽的慢性疾病,多由胆汁返流所致。
⑻肌胃、腺胃黏膜坏死:见于赤霉菌毒素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