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秋季多发的十种病诊断与防治
发布时间:2015-09-16 来源:中国养猪网
秋季气候多变,易诱导猪只发病,如果预防不及时,会给养猪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就秋季猪多发的十种病作一简要介绍,希望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重视,有针对性地强化饲养管理,做好预防工作。
一、附红细胞体病(红皮病)
附红细胞体病(老百姓称红皮病)是一种由立克次氏体所引起的热性溶血性疾病,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主要特征是贫血。可能和其他疾病混合感染,表现不同交叉症状。
【症状】
病初体温升高( 40-40.7 ℃ ),精神沉郁,食欲消失,贫血和呼吸困难。后期乏力,严重黄疸。可能出现末端发绀,如耳朵发紫等。
剖见可见:黄疸、贫血,肝黄红色,脾显著肿大,肺和肾有小出血点。有时有腹水、心包积水。
繁殖母猪:流产、发情失败、复配、分娩延迟。母猪产后发烧、乳房炎和缺乳症。仔猪贫血,无活动能力。
生长猪:拉稀,生长缓慢,与其他呼吸道疾病并发引起死亡。
【预防】
1 、种猪群无附红细胞体病,引种时对入群猪进行检查。以防传入。
2 、控制外寄生虫。
3 、做好器械消毒(耳号钳、剪尾钳、去势刀、注射针头等)。
【治疗】
可用三氮脒、对氨基苯砷酸配合长效土霉素治疗,同时补充生血的药物或饲料添加剂。
发生附红细胞体病场,最好请兽医专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综合的治疗和控制净化方案。
二、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本病原为多种溶血型链球菌。继发混合感染多,猪患感冒后易继发。
【症状】
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表现出共济失调、空口磨牙等神经症状;病猪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后期呼吸困难,常于1~3天内死亡。
【防治】
加强宰前、宰后检疫,注意阉割,接生仔猪脐带消毒,防止通过伤口感染。
及早注射疫苗,猪链球菌已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强效阿莫西林、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等能有效控制病情。
三、猪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
这两种都属于病毒病,一般情况下相隔2~3年是一个发病循环,但由于发病规律难以掌握,因此需要在进入秋季时对母猪注射疫苗。
一旦发病,成年猪可采用口服药物,补充维生素,并注射抗生素,一般药物治疗下5~7天可自行恢复。
没有断奶的幼猪一旦发病,死亡率较高并且无特效药可治。但是仍需对病猪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其他疾病。
四、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
本病是由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病毒引起的猪的传染病,主要危害繁殖母猪和仔猪,可导致妊娠母猪的繁殖和呼吸症状,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及弱胎。有经典和髙致病两类。
【症状】
蓝耳病感染后,会出现很多临床症状。但由于继发感染常常较为严重而复杂,因此确切描述PRRS临床症状很困难。以下试举例:
1、病猪食欲减退,发热(40.5℃~41℃),呼吸困难。
2、怀孕母猪早产或产期不准、流产、死胎、弱仔/活力不强仔猪偶尔或阵发出现,产后无乳发生增多;
3、公猪缺乏性欲;
4、哺乳猪出生时弱胎、沉郁、消瘦、外翻腿姿势,呼吸困难,眼结膜水肿,个别仔猪出现震颤;
5、断奶仔猪和生长猪表现为持续性厌食、沉郁、呼吸困难以及皮肤充血,耳、腹下、后腿等部位发紫。
【防治】
该病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具体要注意以下内容:
1、了解蓝耳病的感染状态。
2、加强生物安全,消毒灭源。
3、做好饲料的营养供给,保证动物基本需求和疾病应激的消耗。
4、加强管理,减少人员的出入流动,注意卫生,通风换气,控制温度湿度。
5、为减少死亡等损失,要控制好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
6、做好疫苗的免疫工作。
7、使用药物控制蓝耳病的病毒复制,提高动物的整体自身免疫水平,增强抗病能力。
8、尽量较少应激,增强维生素、氨基酸、有益菌群等物质。
五、猪伪狂犬病
哺乳仔猪大量死亡,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不育。
强制免疫接种,后备种猪引进后二次免疫,间隔4周;怀孕母猪分娩前4周免疫,公猪每年免疫2次;断奶仔猪8周、12周各免疫1次。
六、猪弓形体病
体温升高到40.5℃~42℃,稽留热,表现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咳嗽,流鼻涕,四肢和全身肌肉疼痛,僵直,四肢内侧、腹部皮下大面积呈红紫色。体表淋巴结肿大。
磺胺六甲氧嘧啶等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七、猪瘟
猪瘟俗称“烂肠瘟”一种急性、高热、接触性传染病,急性呈败血症,慢性以坏死肠炎为其主要特征,有高度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温和型、非典型化占据主流。
一般地,如果没给母猪打过猪瘟疫苗(单联苗、二联苗或三联苗),哺乳期仔猪很可能就发生无名高热,便秘,皮肤发绀,喝脏水,食欲时好时坏,后期下痢;母猪打过猪瘟疫苗时,没断奶的仔猪不会发生猪瘟,如果仔猪出生后6周以内打疫苗,反倒因母源抗体干扰,造成免疫失改,待长到小猪、架子猪、肥育猪时,就有可能发生非典型猪瘟。
【防治】
本病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参考方法是以毒攻毒:以大于平时预防量10倍以上的猪瘟疫苗注射,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干扰猪瘟病毒复制,使其产生免疫力。
此外,不要总认为猪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了,疫苗质量不佳、免疫程序不合理、注射剂量不足或操作不规范,即便是打了猪瘟疫苗照样也发瘟。
八、猪肺疫
体温升高到41℃~42℃,呼吸困难,犬坐姿势,耳腹部出现红色斑点,颈下咽喉急剧肿大,触诊坚硬有热痛,口鼻流白色泡沫,腹泻消瘦。
定期注射猪肺疫疫苗。治疗用磺胺类药物及抗菌素。
九、猪流行性感冒
多发生在晚秋或气温突变的天气。猪得了流感以后,往往成为“百病之源”,特别是体温升高、咳嗽等症状,会成为许多大的疫病的先兆或诱因,如不及时控制,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是冬季保温。优质饲料也很重要。
2、对症治疗:A. 解热镇痛药的运用;B. 抗菌素的运用可减少并发症。
十、风湿病
该病主要受贼风、猪舍潮湿、寒冷因素影响,突然发病。
受害肌群机能障碍,腰背和四肢风湿患猪较多,表现腰硬如板,运动不灵活,初期粘着步样,缓慢短步,病情加重后,四肢伸直不能站立,卧地不起,强行扶起,四肢及全身肌肉震颤,体温稍高,食欲减退。疼痛严重时,发出尖叫声。
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加强护理、祛风除湿、解热镇痛、消除炎症。如早期治疗,较易于治愈。
此外,加强生猪饲养管理,严防风、寒、湿的侵袭,加大通风换气,及时清除圈内粪尿、污泥、浊水,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卫生,加厚垫草、防寒保暖、防止褥疮,是秋季生猪饲养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