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谨防中大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发布时间:2015-09-07 来源:猪e网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多呈最急性型或急性型病程,突然死亡,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通常在50%以上,最急性型的死亡率可高达80%-100%。各种年龄、性别的猪都可发生,但以3月至6月龄的猪较多发,常发生于4-5月和9-11月。因此被称为“中大猪杀手”,给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潜伏期长短不一,潜伏期依菌株毒力和感染量而定,自然感染一般为l-7d,人工感染的临床症状发生在感染后4-12h。临床症状一般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4种。
突然发病,病猪体温升高至41~42℃,早期病猪无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后期心衰,鼻、耳、眼及后躯皮肤发绀,晚期呼吸极度困难,咳喘并有腹式呼吸。严重者从口鼻流出泡沫血性分泌物。剖检可见气管和支气管内充满泡沫状带血的分泌物。肺充血、出血和血管内有纤维素性血栓形成。肺泡与间质水肿。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多呈最急性型或急性型病程,突然死亡,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通常在50%以上,最急性型的死亡率可高达80%-100%。各种年龄、性别的猪都可发生,但以3月至6月龄的猪较多发,常发生于4-5月和9-11月。因此被称为“中大猪杀手”,给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防治要点
1、首先应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卫生消毒措施,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保持猪群足够均衡的营养水平,严禁饲喂发霉饲料,防控好免疫抑制疾病;
2、应重视防控好萎缩性鼻炎和支原体,保护呼吸系统前两道保护性门户(鼻和支气管)的生理功能;
3、气喘病控制不好的猪场,注意120日龄的预防性给药,尤其是秋季。应针对性投喂敏感的抗菌药物,如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强力霉素等;
4、注意与猪肺疫的区别诊断,以免耽误治疗。
三、治疗方案
1、个体治疗:感染严重、废食的猪只采取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天1-2次,连用3-5d。可配合氟尼辛葡甲胺注射(1-2次),控制体温的升高,降低败血症的发生;
2、群体投药:发病猪同栋或相邻猪舍的猪群采取群体投药防控,连用5-7天,可在此基础上添加控制纤维素性渗出的药物,提高治愈率;
3、消毒:降低该病在猪群的传播最有效的是空气消毒,可采用过氧乙酸消毒剂对栏舍的过道和粪尿污染区进行喷洒消毒,关闭门窗1-2小时,不建议带猪消毒,每天一次,连续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