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腐皮病的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15-08-31 来源: 中国养殖网
甲鱼腐皮病又称为烂爪病、皮肤溃烂病,是温室养殖的甲鱼中容易引起的疾病,甲鱼腐皮病病程长、发病率高,是一种危害性严重的疾病,会造成一定的死亡,因此大家对甲鱼腐皮病要有更清的认识,现将甲鱼腐皮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病原】
该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假单胞杆菌和无色杆菌等多种细菌所引起。
【病因】
大多是由于甲鱼互相撕咬或与地面摩擦受伤后细菌感染所致。该病的发生与水温有密切关系,水温20℃以上即可流行,温度越高,该病发生率越高,其次,水温变化大也是会导致该病的发生。
【症状】
体表糜烂或溃烂是该病的主要特征,病灶部位可发生在颈部、背壳、裙边、四肢以及尾部。常表现为:颈部皮肤溃烂剥离,肌肉裸露;背甲粗糙或呈斑块状溃烂,皮层大片脱落;四肢、脚趾、尾部溃烂,脚爪脱落;腹部溃烂,裙边缺刻,有的形成结痂。该病病程较长,如不发生感染,多数病甲鱼可长期存活,少部分可自愈,但颈部感染和病程严重者,反应迟钝,活力微弱,不摄食,短期内即死亡。
【预防措施】
⑴ 控制放养密度,水位40厘米左右,密度不宜超过30只/平方米。适宜的放养密度有利于鳖的健康生长;
⑵ 调控好水环境,定期检测水体pH、亚硝酸盐和氨氮的含量,适时消毒养殖水体,定期排污;
⑶ 小苗阶段养殖水温不宜超过31.5℃,幼、成鳖阶段不宜超过30.5℃;
⑷ 平时在饲料中注意添加能增强甲鱼免疫力的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等;
⑸ 使用优质全价配合饲料产品。
【参考治疗方案】
首先要分析发病的原因。如果是由于水质恶化引起的,先要部分换水,检查增氧设施,而后泼洒“碘制剂”消毒养殖水体,病情较严重的还需要给甲鱼内服常规抗菌类药物以及“电解多维”(每公斤饲料2-3克)、“维生素C”(每公斤饲料2克)。如果是由于温差变化过大或水温控制过高引起,则无需换水,而应先把水温调低并保持水温恒定,然后再采取外消及内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