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影响 11月猪肉价格下降0.6% 但猪价即将反转?
发布时间:2018-12-11 来源:中国新闻网、金证券
从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上个月全国CPI数据显示,食品价格依旧是影响CPI的重要因素:上个月我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2%,影响CPI下降约0.25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影响CPI上涨约0.49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上个月我国食品价格较10月份有所下降,其中猪肉价格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都出现下降。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解读认为,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国内部分产地为避险加快出栏,导致了猪肉价格的下降。与10月份相比,上个月我国猪肉价格下降了0.6%,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猪肉价格也有1.1%的降幅,但降幅已经连续第6个月收窄。
针对疫情,目前我国已经采取了生猪限制调运的措施,此举是否会影响猪肉价格走势尤其是未来元旦、春节期间的猪肉供应,也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对此,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冯忠武表示,从当前情况看,我国生猪生产方式正在积极适应限制调运措施,全国生猪供应和价格水平总体稳定。从生产看,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生猪出栏4.96亿头,同比增长0.1%;猪肉产量3843万吨,增加10万吨,同比增长0.3%。按照2017年生猪出栏6.89亿头测算,疫情处置中扑杀生猪占全国出栏量的比重仅为0.087%,直接影响非常有限,市场供应总体上仍处于相对宽松状态。从价格看,我国自8月初首次发现非洲猪瘟,但是8月份以来全国猪肉平均价格一直稳定在每公斤23.5元左右,没有出现大幅上涨,也没有脱销断档。在严格调运监管初期,浙江、上海等地猪肉价格出现了区域性上涨,目前两省市猪肉价格分别为31.4元和27.4元,虽然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自10月份以来均下降了2元左右。他认为,总体来看,我国元旦春节期间猪肉产能充裕,供应有保障,因此价格上涨空间不大。
疾呼“拐点已现”
安信证券研报表示,从监测的数据以及专家的调研情况来看,认为母猪产能的拐点已经显现,从养殖股的布局、投资角度来讲,认为养殖股布局的时点即是看到产能的拐点,特别是产能明显的出清力度和通道,该券商战略看多养殖股的行情。理由包括2018年以来,特别是5月份以来,母猪价格持续回落,现在基本上已经回到历史偏底部区域—2014年左右水平,这反映了行业内受今年猪价下跌影响,以及对未来预期的影响,补栏的积极性有大幅下降。母猪料从2017年10月开始持续出现同比下滑,2018年3月起,仔猪料出现持续、约20%左右同比下滑,结合母猪淘汰量上升等数据,反应行业母猪存栏大概率下滑,反映出母猪的产能拐点显现。
天风证券分析师站在了同一阵线。其表示,不论规模化如何发展,猪价周期波动的特征始终存在。本轮猪价下跌周期从2016年5月开始,至今下跌期已经历30个月。本轮下跌周期中,全国性的养殖亏损周期长度虽然还较短,但是亏损期的亏损幅度却已经超过上轮周期。行业低点由现金流成本决定,这轮猪价低点不仅已经低于上轮下行周期的最低点,而且也低于行业的现金流成本。
因此,目前猪价大概率已经达到猪价周期底部区间。2019年猪价将高于2018年,猪价或迎周期反转。
旺季来临“南北有别”
对此,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郭丹丹对《金证券》记者表示,进入12月份以来,两广猪价整体呈现上涨趋势,广东外三元出栏价基本在16.2-16.3元/公斤,广西外三元出栏价13.6-14.0元/公斤。对广东而言,本地猪源有限,外来流入猪源减少,近期规模场有继续提价意向。但散户心态不一,疫情持续爆发,养殖户恐慌,出栏相对较积极。屠宰厂高价产品走货一般,收购积极性不高,供需博弈之下,实际上目前短期行情止涨回稳。考虑到广东即将集中腌腊,屠宰厂提前7-10天开始备货,猪价上涨仍需时日。
还有分析师则称,短期内北方猪价上涨难度仍较大,猪价区域差异持续。虽然大家对疫情的发生早已经产生了免疫,不再那么激动,但是疫情对猪市的影响还是一如既往的。
在其看来,目前辽宁疫区全部解封,其生猪产品可外调出省,对当地猪价产生利好。但是疫情再次出现,东北地区猪价难言好转,而且东北大猪积压仍较多,养殖户亏损现象比较普遍,整体母猪淘汰量增加。尽管在需求旺季的支撑之下,之前的低迷态势有所冲击,但是本质上猪市并未发生根本性质的扭转,尽管南方市场在需求旺季的支撑下涨势或一触即发,但是短期来看北方猪价上涨难度仍较大,而且传统消费旺季期间全国猪价区域差异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