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扑克Legend Poker·(中国区)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

李胜利:新形势、新要求下 中国奶业发展的政策与科技

发布时间:2018-11-28 来源:奶牛微刊


李胜利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简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国家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理事长、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大学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中美奶业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曾获得知识产权20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多项;发表论文125篇(SCI 36篇);出版著作和译著10部。

 

中国奶业步入了新的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对于这种形势,官方文件、若干意见以及很多奶业大省都在做奶业方面的发展规划,也有一些集团做出了“中国奶业会迎来更好的明天”的展望,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新形势下中国奶业面临的机遇与发展呢?

 

一、看国际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奶制品进口国,我们搞奶牛养殖不能光埋头苦干,要多了解国际的变化。2018年国际牛奶产量会超预期吗?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7年、2008年这都是供需关系造成的,尤其是奶粉的价格上涨对中国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来看2018年包括2019年国际牛奶的产量会超预期吗?2018年1~9月全球奶类产量增长2.2%,低于10年平均值2.4%。2018年奶业预计增长2%,增加1700万吨,牛奶产量增长1000万吨,折合奶粉120万吨,在平均增速以下,没有超过风险线。各项数据分析说明2018年全球奶类产量增速放缓,国际牛奶产量不会超预期。

 

 

通过IFCN关于2030年全球奶类供需预测,可以看出,2017年到2030年增长率是2.3%,未来为什么会增?因为人口和消费水平是需求的驱动因素。全球人口2030年会到87亿,全球庞大的人口,尤其是像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奶,所以全球会有一个增长。2030年净贸易量有望增长73%,达到9500万吨。2018年牛奶价格指数先升后降,2018年1~6月全球牛奶价格指数上涨了16%;2018年3季度牛奶价格指数有所下降,平均值34 USD/kgECM,(低于去年同期的39 USD);饲料价格指数同样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1~8月份高于去年同期6.3%。

 

2017年牛奶是5.1亿吨,大概预测2018年是8.1亿吨。2018年1~9月份全球奶类增长幅度是2.3%,低于平均的2.4%,牛奶的产量是1000万吨,折合奶粉是120万吨。为什么2014年、2013年抢奶,这造成爆涨。未来看2018年的牛奶的价格指数,还是往下走的。

 

大宗乳制品拍卖价格是呈现下降趋势的,未来走势如何?原奶要变成奶制品的。全脂奶粉还在降,2017年GDP在2000美元。另外黄油的价格从5月份的5700美元/吨下跌到4000美元/吨,下跌近30%;包括切达干酪价格从5月份的4200美元/吨下跌到3400美元/吨,下跌近18%。荷兰综合银行预计乳制品大宗商品窄幅调整,从第4季度3200美元/吨。今年上半年第2季度、第3季度幅度比较小,我觉得还是比较准,所以价格会在3000美元/吨左右,这是看GDP和拍卖的价格。2018年全脂奶粉拍卖价格持续下跌,10月16日GDT奶粉拍卖价格2729美元/吨,比高点3200美元/吨下降了15%左右。脱脂奶粉价格仍在2000美元/吨的位置震荡。

 

中国的贸易对象新西兰和美国,它未来能供多少牛奶?新西兰产奶季同比增长了0.9%。这两年新的产奶季,2017年到2018年并没有超过前几年。另外,最近美国增产非常大,增了3%。由于美国东部销售不畅,倒了6.6万吨的奶。

 

2018年全球奶类增速在安全范围内,奶价不会有大幅波动。世界奶制品的库存这些年最低,尤其是中国,没有奶粉库存了,现在还缺奶,所以加工要消耗掉。世界奶价的走低半年后会传导到国内,2019年上半年略微承压。石油价格上涨、人民币贬值会推动饲料成本上涨,养殖成本会上升,中国原奶的价格不会往下跌落。另外,还存在世界政治、经济和贸易的诸多不确定性。

二、看国内

 

我们现在有多少家底和产能?

 

我们调查发现,国内奶牛存栏连续五年持续下降,我们的数字是2014年国内奶牛存栏还有857万头荷斯坦,西藏有30万头奶牛,但是我去西藏看了一下,满山遍野都是改良的奶牛。这些是不能形成商品奶的。未来国家要怎么给奶牛定义?是自产自销的?调查显示2017年国内奶牛存栏有773万吨,2018年国内奶牛存栏低于700万。

 

区域存栏崩塌,有些地区从十几万存栏降了40%,天津降了30%。上海现在不到两万头。这些城市都少了近一半的奶。我们国家一年还能生产多少商品奶?我们2017年只有2740万吨商品奶。很多牧民自产自销的数字也不清楚。

 

中国大规模牧场存栏和产量快速增长。2017年奶牛体系调研数据,我国100头以上奶牛存栏约490万头。规模牛场大约6400个,500头以上的牛场占37%,存栏占到77%。2017年前40位养殖集团存栏180万头、日产量2.27万吨,比2015年增长31%、36%。这些牧业集团可以满足伊利和蒙牛70%的奶。

 

我国原奶价格从2018年8月份开始进入上升通道,环保压力、热应激、消费旺季等叠加因素,3年来奶价的低迷现象有所扭转。2018年7~9月份奶价高于去年同期0.08元/千克,9月份已经达到两年来的新高。京津沪周边奶价上涨最为明显,西部和中原奶业带有所上涨,东北内蒙奶价上涨较慢。生鲜乳成本略低于2017年,下半年上涨近0.1元/千克,目前普遍上涨0.2元/千克左右。

 

我国奶业季节性供需不平衡会长期存在,我们国家南北方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未来经常讲南方严重缺奶。中国的南方未来会抢北方的奶。因为南方环保的问题很多牧场都关了。这是我们要解决南北部平衡的问题,南方产量只占10%到20%,需求量55%,中国南北不平衡问题会日益加剧,我们怎么办?需要在奶量上平衡,但是整体来讲环保是大问题。还有一个不平衡,上半年和下半年不平衡,为什么呢?就是高温。我们上半年多10%,下半年少20%。另外我们国家每年进口奶粉前四个月进口全年的70%到80%。

 

未来五到十年国内哪些区域可以养奶牛呢?通过对国内奶业的调研发现,像两广、两湖、两江都不可能,北京、天津、上海又不支持,未来河北、河南、山东、黑龙江、辽宁、宁夏等省是奶牛养殖的合适区域,这些地区既有养殖企业又养殖历史。

 

2018年秋季奶价的上涨是消费旺季叠加奶源紧缺双重因素导致;环保问题以及近两年养殖端的低效益和亏损,造成大量存栏300头以下的规模化牧场和小区退出;南方乳企奶源短缺在10%~30%;牛肉价格坚挺以及短缺肉牛,使奶牛场愿意淘汰奶牛(13000~16000,公犊3000~3500元);原奶供给的季节性波动周期仍然存在。

 

不利因素是国际乳制品价格的走低,滞后效应、季节性波动会带动2019年初国内奶价的承压;国内持续通胀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推动生鲜乳成本的进一步上涨。密切关注消费走势。

 

2019年上半年比今年上半年应该会好很多。我们明年应该更好的保护奶源,给奶农一个更加合理的价格,不然没有牛了,中国奶业会出现大问题。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牛起码也需要两年时间才能产牛。

 

三、奶牛养殖节本增效的策略

 

1. 奶业振兴——国家重视

 

2018年8月呼伦贝尔D20会议精神,中国奶业不能依赖于进口,我们不能失去朝阳产业,我们不能失去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不能成为第二个大豆产业。

 

奶源基地一旦失去,犹如中兴事件,被别人卡脖子,一定要有自己的奶源基地。加强以奶农规模化养殖为主体的奶业生产和经营体系;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和家庭牧场;发展家庭牧场+合作社+公司的模式。鼓励养殖企业发展区域性、民族特色的乳制品加工业。

 

强化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但要做负责任的企业,利益在波动时,往往奶农在承担风险,深化上下游利益联结机制,整顿生鲜乳收购秩序,地方政府负责监督和检查合同的履行和规范,严厉查处霸王合同和收购中的潜规则,强卖强买饲料、兽药、设备等行为。

 

坚持开放条件下发展奶业,抓好质量安全,再不能出事了。奶业主产区要率先实现奶业振兴,2020年,完成4000万吨原奶任务。

 

2. 控制饲料成本

 

贸易战使美国苜蓿草进口大幅下降,价格大幅度上涨。干草进口量大幅下降,燕麦草价格8月份之前呈现下降趋势,但从8月份后,上涨200~500元。贸易战连带其他饲料原料的价格上涨,使公斤奶总成本上涨约0.10~0.30元。南方和京津沪周边上涨最多,西部受到的影响较小。

技术措施是节本增效的核心。加大其他进口国来源的苜蓿,其他国家可替代进口增长潜力大约30~60万吨;西班牙每年苜蓿草的出口量在100万吨左右,美国出口量260万吨。加大国产苜蓿草种植面积和提高产量和质量,发展本土化粗饲料产业;更加重视2018年的玉米青贮收购:高质量的青贮,每头奶牛的使用量可以提高5~6公斤。调整饲料配方,使用其他粗饲料原料综合替代:新产牛和高产牛仍维持3公斤左右使用量;低产牛和后备牛用苜蓿青贮、国产苜蓿、国产燕麦替代。

 

2018年玉米青贮收购情况,全株玉米青贮压窖后完全成本,京津沪地区最高,超过400元/吨,其次是西部地区;京津沪、中原、东北内蒙地区成本均有所上涨。京津沪地区玉米青贮收购量不足,其余地区均能满足需求。2016~2018全株青贮干物质均有提高的趋势。

 

3.强化热应激的管理,平衡上下半年的奶量差

 

夏季奶牛热应激导致采食量下降,乳成分降低;高产牛的产量可能降低20%,妊娠率也会降低20%。如果降温效果好的话,产奶量可以只下降2%,繁殖方面下降10%。

 

2018年某牧业投资8000万元安装风机、喷淋等降温措施。经过评估,牛舍内气流形成接力,风速可以达到2.5~3米/秒;90%奶牛呼吸频率低于68次/分钟,显著降低奶牛热应激。

 

牧场均衡产犊调控,增加第2季度的产犊数量,确保热应激期间的奶价优势,全年奶量的平衡供应(需要3年以上逐步调整)。

 

四、十三五以及未来10年我国奶业政策和技术对策

 

未来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需要什么样的科技?信息技术、智能化以及风控的处理等,牛场的管理是核心。

 

未来十三五以及未来十年,在技术层面上,牧场要提高饲料转化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做好国家奶牛群体改良计划,具备核心母牛群,提高奶牛的长寿性,从3胎增加到3.5胎,做好重大疫病根除计划,发展乳肉兼用奶牛。

 

在奶业政策层面,要培养消费市场,调整加工方向,增大大众乳制品的比例;发展种养结合的奶业,国家粮改饲工程、振兴奶业——苜蓿工程;强化以奶农规模化养殖的基础性地位,地方政府强化对生鲜乳收购合同的监管;创新奶业生产经营体制;做强做大加工企业,培育品牌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建议国家严格执行还原奶标示,加强奶业的正面宣传力度,避免盲目的误导消费者的片面宣传。(文章来源:奶牛微刊:本文根据李胜利老师在第19届光明牧业论坛讲课录音整理。)


 

网站首页
传奇扑克Legend Po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