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奶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迈进
发布时间:2016-10-20 来源:农民日报
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宁夏发展奶产业紧紧抓住了生产体系建设这个“牛鼻子”,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迈进。
近年来,中国奶业备受全球奶企冲击,消费者对国产奶制品信心不足,不少人赴国外购买奶粉,归根到底是生产体系出了问题。而宁夏奶业,正如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所评价的那样,靠着生产体系建设,“已成为我国奶业优质安全发展的‘一面旗帜’”。
“宁夏是奶牛的天堂”。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用气候条件、饲草资源、奶牛单产、牛奶品质等八项硬指标向到会的所有人佐证了这句话。
能在逆境中树起这面旗帜,宁夏的底气来自哪里?“转变生产方式,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来武装奶业,提高奶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厅长王文宇告诉记者。
在宁夏贺兰县中地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万亩生态养殖场里,记者见到一派紧张有序的忙碌景象:一间间宽敞明亮的牛棚里,待产的奶牛踱着步,排队走向现代化的大型挤奶台,另一端,新鲜的牛奶通过密封管道直接进入保温罐。
好牛奶来自于好奶牛、好牧草,来自于一环套一环的奶业生产链条。
集约化才有“好牛养”。宁夏率先在全国以省域为单位开展奶牛选育,先后引进国外优质奶牛10万头。每头奶牛都有“身份证号”,佩戴耳标,奶牛繁育统一采购冻精,一套规范可溯的管理,使奶牛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养殖效益全国领先。
规模化才能“养好牛”。规模的基础在配套,为此,宁夏千方百计让奶牛够吃够住、吃好住好。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宁夏种起优质牧草,建起饲草体系,全区奶牛养殖场全株青储玉米和苜蓿的应用率达到100%。奶牛“出户入园”和“出户入场”工程实施以来,全区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52个,其中国家级标准示范场22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达90%以上,高于全国40个百分点。
标准化才能“产好奶”。从设施装备到配套管理,全面践行国际先进的饲养理念,实现了奶牛营养调控、精准化饲喂、机械化挤奶、程序化免疫、生产性能测定、智能化管理等一批关键配套技术的全覆盖,在农业部生鲜乳抽检中,连续7年合格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