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是西北种猪业发展的黄金期
发布时间:2016-08-12 来源:猪e网
2016年4月20日农业部公布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生猪生产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华南、华东地区为生猪养殖约束发展区域,而西北、华北、东北则成为后期生猪养殖业发展的潜力地区。其中西北,又因为土地辽阔,靠近西南消费市场区域备受大型养殖企业青睐。农业部对西北未来五年的规划是:积极引导大型企业集团建设养殖基地,推进适度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屠宰,推行生态养殖,支持整合本土特色全产业链龙头企业。为了抓住这场机遇,2016年以来新希望六和、大北农、正大等纷纷加紧布局西北。
“畜牧发展,良种为先”作为中国猪业发展的火车头,种猪企业如何定位?中国种猪业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西北地区对种猪企业有哪些发展机遇?中国著名实力派实践型养猪专家李俊生先生进行了以下作答。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种猪企业有7000家左右。怎么看我国目前的种猪企业现状?
李俊柱:现状:引种-退化-引种-退化,恶性循环。育种是养猪业的制高点,也是我国养猪业的薄弱环节。中国企业需要研发高端种猪育种技术。我国的种猪繁育工作还停留在国外引种阶段,不能自主创新,导致我国原种猪长期依赖进口。实话实说,即使在所谓的100家(目前95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名单中,大部分种猪场都没有实实在在的育种,充其量算作是育种的初级阶段。多数种猪场(或种猪企业)连育种团队、育种部(室)、育种设备都没有,有1-2个专职育种技术员、育种硕士、育种博士或育种专家顾问就不错了。真正在搞育种的寥寥无几,广东温氏、北京育种中心、武汉天种、广东中山白石、杭州大观山……其中广东温氏育种工作做得最好,也许是因为其养猪规模最大,养猪体系自繁自养、种猪自给自足的缘故。
中国种猪业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李俊柱:未来十年,中国种猪市场竟争激烈,快速整合、优胜劣汰。种猪企业从现有的7000家将迅速减少一半以上。种猪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今后的种猪市场必将是品牌市场,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当前,国际上瘦肉率高、饲料报酬高、长得快的问题已经解决,我们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种猪;其他如肉质好、抗病性好等问题仍是国际同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我国种猪企业的发展机遇。未来十年内,种猪及其配套系的适应性(主要是抗病性好、好养)、配套系商品代的适口性(主要是肉质好、好吃)将是猪育种主要发展方向。以杜长大为主的外三元配套系未来十年内仍是市场主角,但其市场份额将会迅速减少,十年后市场份额会降到50%以下;以国内当地民猪、黑猪、土猪、野猪为主的纯种、杂交配套系将会快速发展,十年后市场份额会提高到50%以上。广东的“土猪一号”目前发展趋势看好,就是一个例子。
联合育种也是一种发展趋势。国内一些核心种猪场(种猪企业)实现猪的联合育种,也是当前我国养猪业提高猪育种水平、育种效率、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最经济的有效手段。人工授精站将扮演更重要的遗传改良角色。健康种猪将成为重要概念、疫病防控成为重要育种目标。
西北地区对于我国种猪企业来讲有怎样的发展机遇?
李俊柱:西北作为生猪养殖适度发展区,未来十年,规模养猪潜力巨大;未来十年,也是西北种猪业发展的黄金期。西北地区,更适合发展以国内当地民猪、黑猪、土猪、野猪为主的纯种、杂交配套系等绿色环保生态福利型规模养猪,或打造中高端猪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