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扑克Legend Poker·(中国区)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

数据解读上半年我国水产品市场,并对后市进行预测

发布时间:2016-07-08 来源:科学养鱼


    一、国内水产市场形势

    1.水产养殖形势比较稳定,部分苗种价格上涨
    去年寒潮致亲鱼死亡,加之春季天气不稳定,导致苗场产苗量低,部分苗种价格高于上年。据监测,与2015年5月份相比(有效样本36个区县),苗种价格涨跌互现,今年5月份草鱼、鲢鱼、鲫鱼和鳊鱼苗种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6%、1.8%、3.3%和19.0%,青鱼、鳙鱼和鲤鱼苗种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8%、1.4%和3.5%。3月下旬我国华南地区提前进入前汛期,大部养殖户投苗时间普遍推迟半个月至20天左右。全国整体来看,苗种可以基本保证供应,不会对今年水产养殖造成显著影响。

    2.水产品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各品种涨跌幅超过以往水平
    中国农业信息网批发市场价格监测数据显示,上半年30种水产品加权平均批发价为每千克16.75元,同比涨8.8%。其中,14种产品价格同比上涨,16种产品价格同比下跌。梭子蟹涨幅最大,达60.2%,鲅鱼、带鱼、平鱼等常规海捕经济鱼类价格涨幅都在10%以上,活鳜鱼、大黄花鱼、活鲫鱼、基围虾价格涨幅均在5%以上;武昌鱼、黄鳝、虹鳟涨幅均超过3%。从涨价品种来看,主要以海水品种为主,特别是涨幅较大的基本都是海水产品。从价格下跌品种来看,近年来受“北参南养”及三公消费减少的影响,海参价格跌幅较大,海参批发价同比跌26.3%,是价格下跌最明显的品种;小黄花鱼、白鳝、鲈鱼、泥鳅同比跌幅在10%~15%,其他品种跌幅均在10%以下,跌幅最小的品种是蛏子,同比跌2.1%。无论是价格下跌品种还是价格上涨品种,今年的价格波动幅度都比较大,波幅基本都在2%以上。从月度价格走势看,今年的水产品价格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1-6月份平均价依次为16.23元、15.88元、16.59元、16.35元、17.01元和17.68元,环比波幅分别为3.6%、-2.2%、4.5%、-1.4%、4.0%和3.9%。从交易量看,上半年水产品交易同比有所减少,所监测30种水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量为73.61万吨,同比减9.4%。体量最大的大宗淡水鱼交易量下降明显,监测的6个大宗淡水鱼品种交易量全部减少,因结构变化导致的加权平均价格上升也是造成上半年水产品批发价涨幅较大的重要原因。
 
    二、分品种价格走势

    1.淡水鱼价格小幅上涨,交易量减少,个别品种涨幅较大
    上半年我国淡水鱼加权平均批发价分别为每千克13.15元,同比上涨1.2%。从价格走势看,淡水鱼价格先涨后跌再涨,1-2月份价格环比分别涨1.2%和1.9%,3、4月份分别下跌4.4%和0.3%,5、6月份价格环比上涨3.6%和3.9%(见图1)。所监测淡水鱼市场交易量明显减少。上半年所监测14种淡水鱼批发交易量为61.67万吨,同比减少12.8%。
    分品种看,14种淡水鱼中,价格下跌品种仍占多数,活鲤鱼、活草鱼、白鲢活鱼、花鲢活鱼、黑鱼、泥鳅、养殖鲶鱼、罗非鱼和白鳝鱼价格同比下跌,其他品种价格同比上涨。其中,6个大宗淡水鱼品种加权平均批发价为每千克11.53元,同比跌0.7%,交易量56.64万吨,同比减13.4%,呈现量价齐跌的态势。虽然整体看大宗淡水鱼价格并没有呈现全线上扬的状况,但鲫鱼等淡水鱼价格涨幅惹眼,鲫鱼是今年大宗淡水鱼中上涨幅度最大的品种,上半年同比涨幅接近10%,6月份批发价高达17.57元/千克。鲫鱼价格如此之高与养殖模式和养殖户品种选择有很大关系。以湖北为例,鲫鱼精养模式非常少,主要以在草鱼、青鱼或者鳊鱼主养塘中套养。套养的鲫鱼一般只在干塘时出售。受近两年草鱼行情低迷影响,很多养殖户选择转养其他品种或莲藕等作物,导致鲫鱼供应量减少,价格上涨。

    2.海水鱼、虾蟹类市场量价齐增
    上半年我国海水鱼、虾蟹类加权平均批发价分别为每千克34.97元和146.09元,同比分别上涨4.1%和20.1%。分品种看,海水鱼中带鱼、大黄花鱼、平鱼、鲅鱼价格上涨明显,涨幅基本在10%以上;虾蟹类中梭子蟹价格上涨最为明显,同比涨幅超过60%。从价格走势看,海水鱼价格在3月份以后持续上升,6月份平均批发价格达到37.65元/千克,与上年同期价格相比,除3、4月份批发价略低于上年同月外,其他月份的价格一直高于上年同期(见图2);虾蟹类价格1-3月份连续上升,4、5月份连跌,6月份再次回升,上半年月度价格一直高于上年同期水平(见图3)。从交易量看,所监测海水鱼与虾蟹类交易量均明显增长。上半年监测的海水鱼批发交易量为8.28万吨,同比增31%;虾蟹类批发交易量为0.37万吨,同比增24.2%(表1)。

    3.贝类市场量价齐跌
    中国农业信息网批发市场价格监测数据显示,上半年贝类交易量为2.83万吨,同比减18.9%,加权平均批发价为每千克12.09元,同比跌3.9%(见图4)。其中,蛏子和蛤蜊价格同比分别跌2.1%和7.4%,交易量分别增长15.87%和减少20.7%。与上年价格相比,除6月份价格高于上年同期,其他月份的贝类价格均低于上年水平。
 
    三、1-5月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形势

   1.水产品进出口同比小幅增长,贸易顺差降幅缩小
     据海关统计,1-5月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328.20万吨,进出口总额115.7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4.4%和1.8%。其中出口量164.01万吨,出口额79.8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4.2%和0.5%;进口量164.19万吨,进口额35.9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2.0%和3.7%。贸易顺差43.9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降2.8%,贸易顺差同比降幅较一季度显著缩小。从月度变化看,1、2月水产品进出口减少,其中2月进出口规模下降幅度较大,3月水产品进出口双增长,特别是出口大幅增长,4月份出口小幅增长,今年3月以来连续三个月延续增长态势。根据贸易数据测算,1-5月水产品出口平均价格下降3.6%,降幅较一季度有所减缓;水产品进口平均价格上升0.3%,进口价格增幅缩小。

    2.对主要市场出口现回暖企稳迹象
    据海关统计,1-5月我国向16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水产品。2016年1-2月份我国对主要经济体的出口均不同程度出现大幅下降,这种趋势在二季度有所好转,我国对主要市场的出口回暖并呈现企稳迹象。1-5月我国对日本、东盟的出口量增额减,其中我国对日本的出口量同比增1.0%,出口额降1.9%;对东盟的出口量增1.9%,出口额降3.4%。我国对美国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下降1.1%和6.8%。我国对欧盟、香港、台湾省、韩国等地的出口增加,其中对欧盟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同比分别增12.9%和3.4%;对香港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增长8.6%和1.5%;对台湾省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增长13.0%和11.4%,对韩国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增长8.3%和3.4%。2015年俄罗斯延长针对美欧等国的食品禁令,这也进一步推动中国产品出口,俄罗斯放宽了对中国水产品的进口限制,获得向俄出口水产品资质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我国对俄罗斯出口连续大幅增长,1-5月同比增速分别为39.1和15.8%。

    3.进口贸易同比小幅增长
    1-5月我国水产品进口量和进口额同比小幅增长,同比分别增2.0%和3.7%。自俄罗斯进口量48.79万吨,进口额6.24亿元,同比降8.5%和14.1%。我国自东盟水产品进口增长,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增27.1%和17.5%。自美国水产品进口量减额增,进口量降3.2%,进口额增3.3%。自秘鲁的进口由一季度的负增长转为大幅增长,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增长60.4%和33.5%。我国自加拿大、新西兰的进口大幅增长,延续了一季度的涨势,两国的海鲜产品在中国市场受到欢迎。其中,我国自加拿大进口量同比增10.8%,进口额同比增23.0%,进口额增幅高于进口量。自挪威和日本的进口萎缩,其中,我国自日本的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下降45.0%和30.5%。

    4.主要品种出口以增为主
    1-5月海关统计的9大类出口水产品中,冻鱼、鲜、冷冻鱼片和软体动物是主要大类,三者出口量占我国水产品出口总量的64.3%。各品种出口以增为主,出口减少的品种降幅亦有收窄,扭转了一季度的下滑趋势。分类别看,活鱼、鲜、冷鱼、冻鱼、软体动物出口量额均增,1-5月活鱼出口量、出口额同比分别增1.8%和6.8%。鲜、冷鱼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增4.4%和19.6%。冻鱼出口量为40.87万吨,出口额10.82亿美元,分别增长4.4%和6.8%。软体动物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增长8.3%和13.5%。鲜、冷冻鱼片和干、盐腌、熏鱼、制作保藏的鱼、制作或保藏的甲壳动物的出口量增额减,且降幅较上季度大幅收窄。其中,鲜、冷冻鱼片出口量37.96万吨,增长2.8%,出口额16.53亿美元,降低2.0%。甲壳动物的出口有所减少,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下降4.7%和3.8%。

    5.一般贸易进口恢复增长、来进料加工进口继续减少
    二季度我国一般贸易的进口量止跌回升,1-5月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增24.7%和16.4%。进料加工、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和来料加工装配贸易继续大幅下滑,进口额降幅均超过15%。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进口量增加34.93%,进口额增78.3%,增幅较一季度趋缓,保税区仓储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1-5月,一般贸易进口中饲料用鱼粉进口量41.49万吨,进口额6.5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4.7%和14.6%;直接食用水产品进口量31.02吨,进口额13.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5.5%和17.3%。除了国内消费需求的拉动因素,贸易环境的不断优化也成为进口增长重要的推动力。目前,我国已经与2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其中东盟以及智利、新西兰等水产品主要进口来源地已经基本完成关税减让。

    6.鲤科鱼类出口基本稳定
    据海关统计,1-5月我国鲤科鱼类出口量20432.88吨,出口额7204.9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0.4%和2.1%。从出口类别看,其他活鲤科鱼,鱼苗除外(03019390),其他活鲤科鱼(03019993)、鲜、冷鲤科鱼(03027300)、冻鲤科鱼(03032500)和鲜、冷鲤科鱼片(03043900)、鲤科鱼苗(03019310)的出口量分别为15469.59吨、4464.13吨、6.71吨、55.98吨、433.54吨和2.94吨,出口额分别为5403.35万美元、1603.62万美元、0.29万美元、32.22万美元、165.14万美元和0.35万美元。出口流向和出口来源省份情况分别见表2和表3。

    四、后市展望

    一是水产饲料价格迎来一波涨价潮,不利于养殖生产。今年1月份以来各大饲料企业纷纷下调了海水鱼饲料价格,2月底一些特种鱼料价格也掀起降价潮,3月份降价再次波及普通淡水鱼料和虾料。但好景不长,受豆粕、鱼粉价格上涨影响,近期很多饲料厂上调了常规淡水鱼料价格,涨价幅度100~200元/吨不等;6月1日起,各大饲料公司对包括生鱼料、蛙料以及黄颡鱼料、塘虱鱼料、泥鳅料、叉尾鱼料等中档料在内的多个特种鱼料产品提价,其中生鱼料、无鳞鱼料和蛙料上涨幅度分别在350~400元、150~200元和200~250元。5月份秘鲁鱼资源调查报告显示其鳀鱼海洋资源数量仅为442万吨左右,导致进口鱼粉报价飙升到14000元/吨,每吨提价约1500元。6月下旬,秘鲁公布了其中北部海域鳀鱼捕捞第一捕季时间和配额,捕捞开始时间较去年有所推迟,配额较去年有所下降,但高于之前的预期。不断上涨的鱼粉价格或进一步推升后期饲料价格,对水产养殖造成不利影响。

    二是国际市场虽有一定回暖迹象,但仍有较大不确定性。2016年前两个月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下滑幅度较大,具有一定不可比因素,3、4、5月份贸易形势有一定回暖迹象,但综合整体贸易环境来看,水产品贸易形势仍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一方面,美国等国家还在不断出台新的贸易壁垒措施。2016年2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公告,就《进口水产品应对IUU及水产品欺诈的追溯识别机制》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内容包括要求企业进口指定17个种类的水产品时需向公共追溯系统提供进口产品的相关信息,经审核确认该水产品是合法后方可进口,以便打击IUU和水产品欺诈行为。美国是我国出口水产品第二大贸易伙伴,此次美方出台水产品追溯机制法规草案,为我国输美水产品企业增设新的贸易壁垒,对输美水产品贸易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出口水产品大部分为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企业与原料供应商之间是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商联系,搜集相关追溯信息存在较多困难,提高了我国出口企业原料采购门槛。相比欧盟IUU法规,出口欧盟市场的水产品提供有效的捕捞证明和相应的出口证书即可,而美国追溯法案未提及证书事宜,不仅要求进口商申办国际渔业贸易许可证,而且需提供大量商业信息和捕捞信息,这会间接损害进口商和供应商之间的保密关系。在不断加码的贸易限制措施下,我国水产品出口形势尚不可盲目乐观。另一方面,来自于其他国家的同构竞争还在加大。例如,越南国会4月9日通过2016-2020年土地使用计划。计划到2020年,越南水稻耕种面积将由2015年的403万公顷减少到约376万公顷,缩减的稻田将主要用于水产养殖或种植其他作物。越南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增强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同构竞争,以及可能增加未来对中国的出口。

    此外,从国际环境方面来看,主要经济体仍处于复苏过程,英国退出欧盟将对正在经济复苏期的欧盟整体经济造成重大打击。欧盟是我国水产品主要出口目的地,市场消费萎缩、需求增长乏力的局面有可能持续。英国“脱欧”还将造成一系列的汇率波动,英镑贬值、欧元区受到拖累,相比于英镑和欧元,人民币将有所升值,因此中国对欧盟的水产品出口将受到一定不利影响,而我们从欧盟的进口可能会增加。今后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增强。

    当前我国水产品贸易也正在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以质量换数量、提效率降污染的养殖方式逐渐深入人心,“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加速成长,产业链加快整合,水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创新势不可挡;中澳和中韩等自贸区的协定已经生效,2016年实施多次降税,将会扩大相互之间的贸易、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一系列促进出口贸易的政策措施将联合推动出口。预计2016年水产品贸易会好于上年,但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