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利:2016年中国奶业应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2016-04-06 来源:奶牛杂志
中国畜牧业进入新常态化发展,当前畜牧业新常态的特征包括:
1.消费需求总量:低速增长,八项规定,把过去畜产品消费的泡沫挤去了;泡沫主要是浪费型消费和过渡型消费,泡沫挤破后,消费总量明显下降。
2.产品供求关系: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短缺和阶段性有余并存。
3.生产能力:调整产能结构,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
新西兰2016年增幅大幅下降,2014年高达8%以上,2015年4.5%,2016年同比减少3-4%。
来自欧盟的牛奶产量增幅较大。2016年1月,德国牛奶收购量同比增长4%,波兰增长8%,爱尔兰1月比2015年12月增长10%,荷兰增长更是高达16%。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百年最强,2016年1月北极温度突破零度,印度罕见高温。
供过于求的趋势依旧延续。2004-2014年全球主要奶业国家原奶产量上升,内需稳定,供过于求形势依然存在。
根据荷兰合作银行的预测数据,2016年底乳制品价格将出现回升。
不可能回升到4元以上的条件,但会企稳。不具备杀到4元的条件
2015年12月底,40家大型牧场存栏158.43万头,日产奶量19238吨;
2013-2015年,我国规模化牧场的奶牛产奶量3年几乎提高了1吨。
从2013年到2015年我国进口奶牛接近45万头,2016年投产35万头,按照产奶量23千克,25万头产奶,
中国奶业如何应对?全面提升竞争力、中国奶业的供给侧改革。
源头是19实际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的“萨伊定律”,基本意义是供给决定需求,供给创造需求。
需求侧——凯恩斯理论,三驾马车拉动经济,三驾马车理论(消费、投资、净出口)。
中国经济在相当长的阶段依靠凯恩斯理论的刺激来拉动增长,带来了两个问题
投资回报递减规律;2.债务过渡增加以及杠杆率的迅速增加。
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机构性改革,从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几个方面,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习总书记。
提高劳动者素质——高等教育的转变,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养;
供给侧改革什么:存量和增量,增量来自二胎的红利,存量包含提升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
中国奶业的供给侧——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布局,开发农村市场的巨大消费不足。
利用当地粗饲料资源——种养结合,中国奶业竞争力提高的核心要素。
发展种养结合的奶业,国家粮改饲工程、振兴奶业-苜蓿工程;